谈谈諡号那些你不知道的事(图)

作者:隅芯 发表:2023-04-07 10:07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唐高祖李渊(566年-635年),唐朝开国皇帝,諡号为“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
唐高祖李渊(566年-635年),唐朝开国皇帝,諡号为“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图片来源:公有领域)

諡号,是朝廷对某位人士的一生事迹进行盖棺定论,像皇帝、后妃、诸侯或拥有较高声望的士大夫均有获得諡号的资格,而此种制度,称为諡法。至于一些隐士或文人,是由亲友、门生或故吏等人加上諡号的,这类则称为私諡。换言之,古代諡法分成两大类:王朝諡说、私论。

諡号

据悉,諡法的起源早,诞生于周代。《抱朴子》载明了“諡始于周”之说,这是较早的諡法记载。《史记正义・周书諡法解》亦载说:“周公旦、太公望开嗣王业,建功于牧野,终将葬,仍制諡,遂叙諡法。”

秦始皇曾废除諡号,因他认为諡号存在“子议父、臣议君”的问题,但諡号到了西汉再次被恢复,甚至因为諡法制度日趋严谨、周密,朝廷遂正式设立专门管理王公列侯的諡法的“大鸿胪”一职。由此可见,朝廷相当看重諡号,认为马虎不得。

在这两大諡号中,自然是以王朝赐諡最为重要,其对象包括了帝王、后妃、文武百官等人。很多人会将諡号与庙号给搞混了,但两者是不一样的。庙号是起源自商代,顾名思义是指君王殡天后,用于太庙奉祀时,所称呼的名字。据悉,唐代以前,史书上惯称帝王諡号,但唐代过后,改称庙号。   

一般说来,皇帝的諡号是由礼官议定,在继位皇帝的参与下,由地位最尊显大臣在圜丘祭天仪式上称天给諡。皇帝一开始的諡号,只有1或2字,例如:齐“桓”公、赵“武灵”王,但从唐朝开始,为了凸显帝王的地位特殊,遂开始在諡号上动脑筋,导致諡号越来越长,例如李渊的諡号就是“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唐宣宗的諡号则多达20字“元圣至明成武献文睿智章仁神聪懿道大孝皇帝”。

到了宋代,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的諡号为“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字数也多,而宋神宗从原先的8字初諡“英文烈武圣孝皇帝”历经大约三次的加諡,直到宋徽宗政和元年,被加至成为22字諡号“体元显道法古立宪帝德王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

到了明、清两代,諡法内容大致固定,包括各层阶级者的諡号字数,而在此期间,諡号的发展长度可谓到了极致。清高宗的諡号就多达23字,但在中国历史上拥有最长的諡号的帝王(到了清代被追尊为皇帝)为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其諡号一开始于太宗崇德元年订为“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武皇帝”,后来经过清圣祖康熙元年的改諡,以及清世宗雍正元年的加諡,最后于清高宗乾隆元年加諡成为“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一共27字。

諡号分成三类

由于諡号是后人对某人的生平事迹给予的称号,故使用的字,是具有规定严格的特定解释,带有彰善惩恶之作用,因此,一般交由礼部官员议定的諡号,又被分成:美諡(或称善諡)、平諡、恶諡三类。换言之,諡号大致上分成:褒奖、贬斥、怜悯三类,后人亦分为上諡、中諡、下諡。

一、美諡

如果諡号中出现了:文、武、庄、宣、襄、明、睿、康、景、懿等字,这即是褒扬性的美諡。为什么呢?以“文”字为例。在諡法中,“经纬天地曰文”,因此諡号为文帝的帝王多属雄才大略之人,例如:周文王姬昌、汉文帝刘恒、隋文帝杨坚、唐文帝李世民、朱棣、皇太极。

此外,因为“威强睿德曰武”,故以“武”字为諡号的帝王多属战功赫赫之人,例如:周武王姬发、汉武帝刘彻、魏武帝曹操、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南朝宋武帝刘裕等。又,“照临四方曰明”,故能明察四方的帝王可以谥为“明”,例如:汉明帝、唐玄宗等。

二、平諡

平諡是表示同情、褒贬均等的諡号,因此可用怀、悼、哀、闵、思、殇等字。“怀”字是指“执义扬善、慈仁短折” ,例如:曾率领七国联军西伐秦国,但晚年却遭秦国扣押而客死异乡的楚怀王,其遭遇令人扼腕。“思”字则代表“道德纯一、大省兆民、外内思索、追悔前过”,例如:勤政的明思宗朱由检(即崇祯帝),本不该成为亡国之君,但却遭遇亡国命运,而他在国家灭亡时选择殉国,被认为更胜陈后主、宋徽宗等末代皇帝,故普遍受到同情。

三、恶諡

至于代表了批评、否定的恶諡,往往有:厉、灵、炀等字。由于“杀戮无辜曰厉”,因此不听信“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这一类劝说、施暴政且遭百姓推翻的西周第十位君王姬胡,即被称为周厉王。“荒”是指“好乐怠政”。“炀”则指“好内远礼”,隋炀帝杨广绝对是以“炀”为諡号最著名的帝王,但由于隋炀帝这个諡号是由唐高祖李渊所立之皇帝隋恭帝杨侑追封的,加上随着相关史料及著述问世,不少评论趋向隋炀帝的诸多作为极具争议、但不乏正面评价,因此其諡号亦被认为存在抹黑之嫌。

另外,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二子、仅28遂就选择自焚的朱柏也是一位被恶諡的人,建文帝朱允炆以“戾”字,作为其恶諡。直至永乐初年,朱棣在称帝之后,因怜悯皇弟朱柏无罪而亡,遂恢复其名声,改諡为“献”,并为朱柏设置了祠官来看守他的陵园。因此,我们在综论拥有恶諡之人到底是好是坏之际,先得了解究竟是何人帮他取了恶諡的。

虽然諡号有助于我们了解一个人,但有论者认为,谥号具虚伪性。因为到了宋代后,每位帝王的谥号仅有褒扬而无贬责,连残暴的皇帝也采用了含有美意之字,致使谥号的虚构性更加清楚。换言之,谥法上规定的谥号含义,跟历史事实存在许多不符。

举例来说,谥法规定“辟土服远曰桓”、“聪明睿哲曰献”,也就是说“桓”、“献”是属于褒扬的好字眼,但汉桓帝在位二十四年,并没有开辟疆土来开创威吓远方、让人信服的功绩,在他治理下,百姓反倒过上了苦难日子。至于汉献帝并不聪颖,被视为一位傀儡皇帝,因此给予他“献”字作为谥号,实属过誉。所以,我们在论断一个人之际,态度须客观,采用他人评价亦须多方斟酌,不偏不倚,方能不失了准则。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