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为何认为木盒比珍珠还珍贵?(图)

作者:源馨 发表:2023-04-07 00:0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1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买赎还珠”的故事点出了图劳无益的症结所终。
“买赎还珠”的故事点出了图劳无益的症结所终。(图片来源:Pixabay)

在“买赎还珠”的故事中,透过楚国人、郑国人两人的互动,生动诠释出人世间这一层面名利交换的本质,点出了图劳无益的症结所终。

“买赎还珠”讲述了一个楚国人为如愿将稀有难得的珍珠换个好价钱,找来名贵的木兰,又请来手艺高超的匠人,为珍珠做了一个盒子,并用桂椒香料把盒子熏得香气扑鼻。然后,在盒子的外面精雕细刻了许多好看的花纹,还镶上漂亮的金属花边。眼前辛苦打造的一切早已添满了楚人的全部心思。最后,他才想起将珍珠放进盒子里,心满意足的拿到市场上去卖。

刚到市场不久,并未打开的盒子吸引了很多人围观赞赏。其中一个郑国人将盒子拿在手里看了半天,爱不释手,终于出高价将楚人的盒子买了下来。可奇怪的是郑人没走多远又急忙折了回来,将盒子里的珍珠取出来交给楚人说:“先生,您将一颗珍珠忘放在盒子里了,我是特意回来还珠子的。”

接着,郑人居然就真的将珍珠交给了楚人,然后低下头,开始欣赏起木盒子来,并一边渐渐走远了。

楚国人与郑国人的行径,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呢?

楚人倾尽全部心念包装珍珠,想借此提高价值,更多缘于不清楚珍珠真正的珍贵之处。他逐层用后天概念为横量标准,包裹装饰,奔波劳苦的过程中,越加淡忘了珍珠的存在意义。

郑人则是用大众的目光取舍,只认盒子不识珍珠。然而他的良知本性仍起着与珍珠同样稀有清明的珍贵意义,故能不取非分之财,还珠而往。其实人的本性都如明珠般纯美珍贵,只因在尘世浊流中被混淆了善恶是非标准,迷而不识,埋藏的太久才渐渐遗忘了真正的自己。

简单说来,人们之所以被名利情附累牵肠,主要是因为忽略了生命“返本归真”的真实存在意义啊!

责任编辑:淡然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