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养肝美容补血 菜中人参(组图)

发表:2021-03-14 02:0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黄豆芽
黄豆芽健脾养肝,和人参媲美。(图片来源: 网络截图)

豆芽好处多,不要小看它。这种菜价格实惠,往往还一炒就是一大把。但你知道吗?豆芽的功效,可多着呢!

豆芽,也称芽苗菜,是各种谷类、豆类、树类的种子培育出可以食用的“芽菜”,品种丰富,营养全面,被人称为“活体蔬菜”。

谷物经水浸泡发芽后,蛋白质和糖类物质虽在含量上有所下降,但可溶性氨基酸、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等含量大大提高。如黄豆中不含VC,而发芽后的豆芽可产生大量的VC,生物效价和利用率大幅提高,抗氧化保健功能显著增强。

豆芽种类多 功效大不同

一般来说,我们常吃的豆芽是黄豆芽和绿豆芽,虽然都属于豆芽,但是二者的功效却有所不同。

1、黄豆芽

黄豆芽健脾养肝,其中维生素B2含量较高,适当吃黄豆芽有助于预防口角发炎。

(1)清热利湿。有清热利湿、消肿除痹、祛黑痣、治疣赘、润肌肤之功;对脾胃湿热、大便秘结、寻常疣、高血脂有食疗作用。

(2)养气补血。黄豆芽具有清热明目、补气养血、防止牙龈出血、心血管硬化及降低胆固醇等功效。

(3)预防高血压。豆芽中所含的维生素E能保护皮肤和毛细血管,防止动脉硬化,防治老年高血压。

(4)美容护发。黄豆芽含丰富的维生素E,常吃黄豆芽能营养毛发,使头发保持乌黑光亮,对面部雀斑有较好的淡化效果。

(5)促进骨骼发育。吃黄豆芽对青少年生长发育、预防贫血等大有好处。常吃黄豆芽有健脑、抗疲劳、抗癌作用。

2、绿豆芽

绿豆芽容易消化,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除湿的作用,适合湿热郁滞、口干口渴、小便赤热、便秘、目赤肿痛等人群食用。

(1)消除紧张。具有保护肌肉、皮肤、血管的作用,消除紧张综合症。

(2)治疗口腔溃疡。绿豆芽中含有核黄素,口腔溃疡的人很适合食用。

(3)防治便秘。绿豆芽富含膳食纤维,是便秘患者的健康蔬菜,有预防消化道癌症(食道癌、胃癌、直肠癌)的功效。

(4)减少胆固醇的堆积。它有清除血管壁中胆固醇和脂肪的堆积、防止心血管病变的作用。

除了黄豆芽和绿豆芽,市场上还逐渐开发出了黑豆芽、豌豆芽等新品种,功效也是不尽相同。

绿豆芽比黄豆芽更纤细,它的热量只有黄豆芽的一半
绿豆芽比黄豆芽更纤细,它的热量只有黄豆芽的一半。(图片来源:Adobe Stock)

黄豆芽VS绿豆芽

热量:绿豆芽比黄豆芽更纤细,它的热量只有黄豆芽的一半,并且脂肪和碳水都比黄豆芽低,所以绿豆芽更适合减肥的朋友吃。

营养:黄豆芽的蛋白含量是绿豆芽的2倍多,钾含量高达绿豆芽的5倍,因此,黄豆芽的营养价值更高。

口感:绿豆芽口感软,黄豆芽清脆。

安全:无论是黄豆芽还是绿豆芽,生吃可能会导致食物中毒。所以豆芽无论是清炒还是和肉丝一起炒,都要做熟了吃。

3、黑豆芽

黑豆芽含有丰富的钙、磷、铁、钾等矿物质及多种维生素,含量比绿豆芽还高。尤其是维生素C含量较高,还含有花青素。

4、豌豆芽

豌豆芽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和止痛止泻的功效,经常食用,晒黑的肌肤就可以得到修复,我们的皮肤也会变得清爽不油腻。

5、韭黄

即韭黄,是韭菜经过软化栽培后变黄的品种,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A、维生素B2和钙、铁、磷等矿物质,具有驱寒散瘀、增强体力和增进食欲的功效。中医认为韭黄性温味辛,具有很好的补肾功效。

如何挑选豆芽

大家在买豆芽的时候,有一个判断标准往往是会被忽略的,或是不了解的。那就是考量豆芽的长短,一寸左右的豆芽营养价值最高。

以绿豆芽为例,其维生素C含量高时,每500克可达100毫克以上,低时却只有30毫克。

(1)绿豆芽生长到一寸左右时,营养价值最高,每500克维生素C的含量可以达到180毫克。

(2)绿豆芽超过一寸之后,长得越长,维生素C的含量越低。

(3)绿豆芽超过三寸时,维生素C的含量每500克只含30~40毫克。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变化,那是因为:

(1)豆芽属于芽菜类,是豆子发芽后形成的。比起发芽前的豆子,豆芽不仅外观发生了变化,营养价值和营养利用率都发生了变化,而且是有所增加。

(2)豆芽的维生素含量不稳定。干豆基本不含维生素C,而豆芽的维生素C含量却非常丰富,但其含量不稳定,含量高低相差很大。

责任编辑:玛德莲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