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南宋小皇帝赵昺被元兵追袭逃亡至广东潮州时,歇宿于朝阳县的一间寺庙。(图片来源:Adobe Stock)
《宋史》记载,南宋末年,元军大举南侵,宋室风雨飘摇。宋度宗的长子宋恭帝赵显被俘,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等朝中大臣拥立宋度宗的第五子赵昰为帝,是为宋端宗,其弟赵昺被封为卫王。兄弟俩为逃避外敌一直流亡在外,先后途经泉州、潮州、惠州、广州、香港等地。后来10岁的端宗因病驾崩,由7岁宋少帝赵昺继位。最终在崖山战役中无路可退,丞相陆秀夫抱着刚满8岁的小皇帝跳海殉国,宋朝正式灭亡。
传说中,南宋小皇帝赵昺被元兵追袭逃亡至广东潮州时,歇宿于朝阳县的一间寺庙。因兵荒马乱,饥渴交加,寺中的和尚见小皇帝疲乏饥渴,却苦于寺中无物可炊,只好采摘一些蕃薯叶,为他做了一碗即席羹汤。因饥渴多时,小皇帝吃了赞不绝口,问此菜式何名,和尚说不知其名,只望能解皇上饥渴后,可重振军威,保卫山河!宋少帝大喜,赐名为“护国菜”,流传至今。“护国菜”也就成为了潮州菜中一道富有传奇色彩的菜式。
如今的“护国菜”已经多样化,有纯斋菜羹的,也有用上汤云腿、鸡胸肉蓉配搭。(图片来源:NeoBatfreak/维基百科)
但后来人们发现,宋少帝当时吃的“护国菜”,所采用的食材并不是蕃薯叶,而应该是一种野菜。
据福建图书馆收藏的一部《金薯传习录》所记载,蕃薯是明代万历二十一年,福建华侨陈振龙从吕宋(即现在的菲律宾)偷传回福州并与其儿子陈经伦推广的。与其同时代的徐当启也曾写了一篇《甘薯疏》。此书已失传,但从其留下的《甘薯疏序》一文中可看到,万历年间蕃薯确是一件新鲜事物,只有闽、粤少数地方种植。徐当启感到可惜,极力主张推广,因而写下了《甘薯疏》。由此可见,蕃薯确是明代从海外传进。
南宋帝至明朝万历相隔300多年,那么宋帝民兵败南逃时怎会有蕃薯叶呢?潮汕一些老师父传说,使用蕃薯叶做护国菜较为理想,但只能在秋冬才有。因此,平时也常用野菜制做。这些野菜除去苦涩味,作出的菜一样有风味。如此看来,当时宋帝食的不是蕃薯叶而是野菜了。
“护国菜”在潮州菜系中地位相当显赫。据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每一家潮洲酒家(餐厅)都卖护国菜。很多食客如何判断这家潮州餐厅正不正宗,就是看店里的菜单有否有这道菜。
如今潮州菜馆所售卖之“护国菜”已经多样化,有纯斋菜羹的,也有用上汤云腿、鸡胸肉蓉配搭的;而蔬菜方面,用蕃薯叶、波菜、苋菜或通菜等都可以。先除筋络洗净,再用碱水浸后压干,以清除蕃薯叶的苦涩味;然后切过横刀,爆炒于油锅,再配上北菇,火腿茸等佐料,加上汤煨制。口味清香,色泽碧绿如翡翠,软滑可口。
“护国菜”上席时汤里仍是滚烫的,因有一封油质封面,看不到它热气升腾的样子,因此食用时要小心烫嘴,需用汤匙将油层拨开才舀,并要浅尝即止。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