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北京当局所谓的脱贫攻坚战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图片来源:Adobe stock)
【看中国2020年8月30日讯】(看中国记者李正鑫综合报导)今年是北京当局所谓的脱贫攻坚战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也不断在不同会议上发表讲话。但是,官方专家表示中国经济下滑叠加武汉肺炎疫情等因素,应推迟全面小康社会的收官。
所谓的脱贫攻坚战,是北京当局在2015年底开始进行一项计划,目的是在2020年底前实现解决中国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问题。
中国官媒报道称,“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消费扶贫是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重要途径。”
8月28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就消费扶贫行动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洪天云表示,今年部分省份洪灾非常严重,截至8月21日,安徽省等9个省市严重洪涝灾害涉及到296个贫困县,涉及贫困村15336个,涉及到受灾群众超过200万人。
此外,洪天云援引数据表示,超过200万贫困人口受到影响,特别是因灾出现了13.7万户、40多万人的饮水困难,同时有近万户3万多人因为这次灾害住房出现了问题。
并且洪天云还提到,受灾贫困人口中,相关部门及时把部分可能出现返贫的接近13000户,包括脱贫人口和边缘人口,及时纳入新的监测体系中。
2015年10月21日,习近平在英国伦敦演讲时提到“按照中国的标准,中国还有7000万人没有脱贫。按照联合国标准,中国还有2亿左右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2011年,中国将贫困线设定为年人均收入2300元人民币,折算为每天1.9美元。这是世界银行自2011年使用的每人每天1.9美元的极端贫困标准。但是,中国官方没告诉百姓的是,2018年世界银行在原有标准基础上又补充了两档新标准:中等偏低收入国家贫困线为每人每天3.2美元,中等偏高收入国家贫困线为每人每天5.5美元。
中国国家统计局网站8月7日发布统计局国际统计信息中心主任张军的署名文章。文章提到,2019年,中国人均国民总收入(GNI)进一步上升至10,410美元,首次突破1万美元大关。
文章称,“2000年,我国人均GNI只有940美元,属于世界银行根据人均GNI划分的中等偏下收入国家行列;2010年,我国人均GNI达到4,340美元,首次达到中等偏上收入国家标准;2019年,我国人均GNI进一步上升至10,410美元,首次突破1万美元大关,高于中等偏上收入国家9,074美元的平均水平。”
现在,中国应该按照每人每天5.5美元的标准设定贫困线。
另外,中国经济连年下滑,叠加武汉肺炎疫情等因素,都对习近平的目标产生不利影响,此时官方专家开始释放一些信号。
据《路透社》报道,担任过中国国家统计局副局长及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的贺铿表示,全面小康社会最被大家重视的指标,是实现按可比价计算的GDP,要在2000年的基础上再翻两番。“其它指标能不能如期实现,恐怕只能等到统计局计算出来了再说。”
贺铿称,“临近交答卷的时候了,谁也没有料到到中美打贸易战和发生新冠病疫。最近,又因香港国安法,接二连三出事,而且都是大事(发生)在临近实现小康社会目标之年。”这无疑都会影响到中国实现小康社会的标准。
贺铿表示,全国近半数人月入区区一千元左右。社会保障水平很低,医疗、教育负担沉重。疫情冲击下,失业率上升,许多年轻人找不到工作。还有两亿多“农民工”离乡背井流入到城市,买不起房子,居无定所。孩子、老人留守在农村,农村显得很凋敞,日子难熬。工农差别、城乡差别不是缩小了,而是在不断扩大。居民收入相差悬殊,许多人心里不平衡。
贺铿建议,推迟全面小康社会的收官。全面小康社会应该是中产阶层为主体的社会,实际上,中产阶层还没有真正形成,按照统计局数字,就算最低标准是家庭收入3万元以上,中国也只有3亿人能达到,还有11亿人达不到中产阶层的收入标准。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月28日在记者会上的言论引起舆论热议。李克强说:“有6亿人每个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1,000元在一个中等城市可能租房都困难,现在又碰到疫情,疫情过后民生为要。”
据官媒《新京报》5月29日报道,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实解释称,“中国有一半左右人,其收入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收入水平。”
“传递出一个信号,就是有相当规模的老百姓当前遇到了就业收入问题,政府要想办法、并且有办法稳定经济,解决老百姓的问题。”李实说。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责任编辑:辛荷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