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回老家过年,看惯了墙上的灶王爷神龛和大门上虎目圆睁的门神,高高的门槛,小孩子总是抬高了腿才能迈过去。大红的对联,抬头见“喜”,粮仓上也贴着红红的“喜”字。奶奶做好了饭,总是口中念念有词,先上供,然后大人孩子们才能吃。一家老少团圆,热闹非凡,人们都穿着簇新的衣服,喜气洋洋。孩子们得了压岁钱,便出门到大街上玩去了,最喜欢干的事,就是放鞭炮。
那时候过年时的鞭炮,还不象现在农村里炮声隆隆,火光冲天,硝烟弥漫的。只准备几挂大红的鞭炮,劲爆的“二踢脚”直冲云霄,最应景的还有那璀璨的烟花,人们欢天喜地的过年。小孩子们放鞭炮是小打小闹了,却乐趣无穷。吃饺子之前,要放一挂鞭炮,大人们把红红的长长的一窜鞭炮绑好,用竹竿高高挑起,小孩子们跃跃欲试用香头点爆捻子,“哧”一响,赶快跑远了捂耳朵,兴奋地又蹦又跳。
孩子们还要显示一下自己的胆量和勇气,比如用压岁钱买来“炮仗”,或把散落的小鞭炮收集起来,直接拿在手里点燃,一手拿香头,一手捏住了小鞭炮,眼看着了火花,顺势往空中一扔,“啪”,成功了!还有大大小小的烟花,都是攥在手里的宝贝,点燃了绚烂又迷人!
最喜欢的还有“砸炮”,就是往地上一摔就爆了,或者用脚使劲一踩就响了,震得脚发颤,十分过瘾。还有“钻天猴”可以放在地上摆个造型象火箭一样发射,胆大的也可以轻轻拿在手里,伴随着一声呼啸,喜滋滋看它一下子就钻到天上去了。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听说有人被鞭炮炸伤了手指,当是劣性鞭炮吧!记得我们小时候从未发生过这样的事,大家都尽情地玩,很开心。又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中共当局不顾传统风俗和老百姓的感情,明令在城市里禁放烟花爆竹,好象就是从那个时候,过年时没了声响,一下子缺失年味。
再后来,爷爷奶奶都随着大人们离开了农村,清楚记得奶奶离开老宅时在院子里四处跪拜,从此他们搬到了城市里。如此一来,年味又少了一些。奶奶是称心如意的,她有七个儿女,孙男弟女都很孝顺。一到过年的时候,照例很是热闹,初一的时候儿孙们都回到她身边,初二的时候女儿子们就回娘家来了,整个过年期间,一直有亲戚在走动。这其中,最打动人心的,除了那浓浓的亲情,还是那清脆的鞭炮声和那一地红红的碎了纸的鞭炮。不让放烟花爆竹,大家还是偷摸了放,零星的会听见鞭炮声渐渐四起,或是在自家阳台上燃放,找了空旷的地方燃放,放完就走,大过年的,所幸还没有因此遇到过管制的人。
过年时不让放鞭炮,可是人们遇到喜事,或开业大吉,都少不了放鞭炮。可见鞭炮的喜庆和气势。燃放鞭炮的传统深入人心。据说鞭炮的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鞭炮与桃符、春联一样,最早是用来驱除邪魔鬼怪的。
传说远古的时候,有一种凶猛的怪兽叫“年”,一年四季都在深山里,但逢新旧岁之交,“年兽”就下山吃人,老百姓被年兽惊扰,不得安宁。后来大家发现“年兽”害怕红色、火光、响声,于是有了放鞭炮,贴红纸、点红色灯笼的习俗。赶走了“年兽”,初一的早晨,人们开门相见,作揖道喜,互相祝贺“过年好!”
来源:看中国专栏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