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儒道本一家,都源自《易经》,《易经》始祖是远古时代伏羲氏,比老子、孔子早了几千年。(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据《宋史・列传・道学》,“道学”之名,上古无此名称。但在夏商周三代的圣明时期,天子以此道为政,教化民心,四方百姓平日使用此道而不自知,一民一物都被此道的德泽所包容。
周文王、周公死后,孔子有德但无实质权位,退而制定礼乐,阐明法度典章,删修《诗经》,修订《春秋》,赞扬《易经》天象,讨论《三坟》、《五典》(上古书籍),期望上古圣人之道能显明不尽。
所以说:“孔夫子远比尧舜更为贤明呀!”(尧舜功德施于当世,孔子阐明圣王道统、礼乐教化,功德流传后世,无穷无尽。)孔子死后,曾子得其真传,再传授给子思(孔伋,字子思,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弟子再传给孟子,孟子死后无所传。两汉以后,儒者论及大道,察而不精,语焉不详,异端邪说乘机兴起,几乎使道学衰亡。
朱熹研究经典义理
一千多年后,到了宋朝中叶,北宋周敦颐得到圣贤不轻易传授的学术(得圣贤不传之学),作《太极图说》、《通书》,阐明阴阳五行之理,人性受命于天。程颢及弟程颐跟随周敦颐学习,再扩大其所学,显扬〈大学〉、〈中庸〉二篇,与《论语》、《孟子》并列,从此上自帝王传心之奥秘,下至初学者入德之门,都能融会贯通。
宋室南渡后,南宋朱熹得到程氏的正传(朱熹拜程颐的二传弟子李侗为师),使其道学更加仔细准确了。朱熹之学,以格物致知(穷究事物之理以获致无尽的知识)为开端,明善诚身(明辨善恶,正心修身)为关键,并以持身恭敬为主要。他曾说圣贤道统散布在典籍中,圣贤经典的主旨不明,使得道统的流传不易。于是朱熹竭尽精力,研究圣贤经典的义理。至此圣贤道统焕然一新而大放光明,井然有序而各得其所。这是宋代儒家之学所以能跨越诸位学者,而上接孟子的原因。
朱熹的弟子黄干说:“道学之正统必须有人传于后世,自周朝以来,负起传道之责的人不过几人。从孔子之后,曾子、子思继承其微言大义。从孟子之后,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继承其失传之学,而到了朱熹才得以彰显。”有见识的人认为黄干见解高明。
“儒学正宗”朱熹
其实儒道本一家,都源自《易经》,《易经》始祖是远古时代伏羲氏,比老子、孔子早了几千年。至孔子为《易经》作传,《易经》自来是儒家重要经典,其中太极八卦的宇宙之理本就是道家基础学说。儒家理学鼻祖周敦颐作《太极图说》,也是师承自道家陈抟,所以说周敦颐“得圣贤不传之学”。(《宋史.朱震传》记载,陈抟以《先天图》传种放,种放传穆修,穆修以《太极图》传周敦颐。)而陈抟向来就“好读《易》”,“能逆知人意”。(《宋史.陈抟传》)实际上,儒家到了极高层次就归于道家了。
朱熹集理学之大成,被奉为儒学正宗,使孔子之道,更加大明于世。其学说强化了三纲(君臣、父子、夫妇之道)五常(仁、义、礼、智、信),使得传统的人伦大道得以存续。此为正统的儒家学术,也是孟子后失传千年的“天理”之学,如《朱子语类》中朱熹所言:“圣贤千言万语,只是教人明天理、灭人欲。”宋理宗称赞他“发挥圣贤蕴奥,有补治道。”(《宋史》)清圣祖康熙赞扬他的著作“皆明白精确,归于大中至正。”(《清圣祖实录》)
朱熹的生平事蹟
朱熹幼年发生一些神奇有趣的事蹟,令人感觉到他的根基非凡,也似乎验证了儒道同源。据《宋史》载,朱熹自幼聪明过人,才刚会说话,父亲指著天告诉他:“这是天。”朱熹问说:“天的上面是什么?”父亲很讶异。
开始上学后,老师教《孝经》,他一看就在上面题字说:“不像这样,就不是人了。”他曾和一群儿童玩沙子,独自端正坐着用手指画沙,一看竟是八卦图。
虽然朱熹家境向来贫寒,家中经常断粮,也能安然处之。朱熹理学在晚年甚至被排斥,但死后在宋理宗的大力推崇下,正式取得官学地位。元明清三代,更被视为官方哲学,定为科场程式。
朱熹有鉴于当时道德败坏,教育舍本逐末,只为应付科举考试,主张以“明人伦为本”,编撰一系列教材,其影响力在中国儒学史上仅次于孔子。黄干说他:“绍道统、立人极,为万世宗师。”(《朱子行状》)
责任编辑:云淡风轻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