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盛传的三大阎王(图)

发表:2015-03-12 10:3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网络图片)

在地方方言里,有不少有关阎罗王的歇后语,比如:“阎罗王做生意——鬼都不上门”“阎罗王请人——鬼正敢食”意思是说阎罗王设宴请客,只有鬼才敢去吃。常用来比喻某些东西不敢吃,某笔款子不敢拿等。还有,“阎罗王寨墙——鬼城”。而且,在重庆的酆都,就有一座人们凭想像建造的“阴曹地府”,有“鬼城”之称。人们凭想像,用类似人间的法律机制先后建成“阎王殿”、“鬼门关”、“阴阳界”、“十八层地狱”等一系列阴间机构。

阎罗王,简称阎王,又叫“阎摩罗王”、“阎魔王”等。阎罗王最早出现在印度的史诗《梨俱吠陀》里,那时他还是一个职务不大明确的天神,被后来的婆罗门教(公元八世纪后称印度教)纳入其诸神体系中。后来佛教沿用这一说法,称阎王为管理地狱的魔王。

中国古代原本没有关于阎王的观念,佛教从古代印度传入中国后,关于阎王的信仰也逐渐传入了中国,与中国本土宗教道教的信仰系统相互影响,有了十殿阎罗之说,阎王作为地狱主神的信仰才开始在中国流行开来。

十殿阎罗是中国佛教所说的十个主管地狱的阎王的总称,这一说法始于唐末。分别是:秦广王、初江王、宋帝王、五官王、阎罗王、变成王、泰山王、平等王、都市王、五道转轮王。其中第五殿主宰就是阎罗王,据说他“本居第一殿,因怜屈死,屡放还阳伸雪,降调此殿”。

在中国古代的民间信仰里面,人死后要去阴间报到,接受阎王的审判。阎王是阴间的主宰,掌管人的生死和轮回。而且,阎罗王在百姓心中很有威信,在农耕社会,阎王通常被人们认为是正直刚毅而铁面无私的,阎罗王的形象一般跟判官较接近。但其形象不是特定的某个人,他人是可以顶替的,所谓“新者既临,旧者必生人世,去做王公大人矣”(《说岳全传》第七十三回)。隋唐至清代,便流行诸家阎罗王之说。有认为阎罗王是四位的,分别是:包拯、韩擒虎、范仲淹和寇准。也有认为阎罗王只有三位的,分别是:包拯、范仲淹和寇准。

一说为隋将韩擒虎。

韩擒虎是隋初大将,据称他在13岁时打过猛虎,所以取名叫擒虎。李世民(唐太宗)主持的《隋书》记述他病重临死前夕,“其邻母见擒(擒虎,唐人讳虎字,故省略“虎”字)门下仪卫甚盛,有同王者,母异而问之。其中人曰:“我来迎王”。忽然不见,又有人疾笃,忽惊走至擒家曰:“

我欲谒王。”左右问曰:“何王也”?答曰:“阎罗王”,擒子弟欲挞之,擒止之曰:“生为上柱国,死做阎罗王,斯亦足矣。”因寝疾,数日竟卒。”《二十四史》里也有韩擒虎死做阎罗王的传说。晚唐敦煌变文《韩擒虎话本》,也描述韩擒虎在灭陈后,五道将军持天符请他出任阴司之主的事。

二说为北宋名相寇准。

《涌幢小品》中记载他的爱妾茜桃临死前说:“吾向不言,恐泄阴理;今欲去,言亦无害。公当为世主者阎浮提王也”。另有《翰苑名谈》亦记载:“寇准卒,有王克勤者,见公于曹州境上,向从者,曰:‘阎罗处政。’”

寇准以秉直见闻于民间。《通俗编》还说:大概在他生前已经流传此说,所以当时就有人在驿舍侧,挂起寇准图像,上面写有“今作阎罗王”字样。

三说为北宋名相范仲淹。

范仲淹生前为官清廉,为百姓所称道,在其死后,有传说他“在冥间”“见司生杀之权”,“人死五七则见阎罗,岂非文正为此官耶”。(《中吴纪闻》)

四说为北宋龙图阁直学士包拯。“俗传包拯为阴司阎罗王,其说在宋时已盛,《宋史·包拯传》云: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侍制。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范烟桥《茶烟歇》)。元明杂剧、平话也有不少包拯下阴司审案故事。例如:石玉昆着的《三侠五义》里,就有描写包拯扮阎罗审郭槐“狸猫换太子”的情事。



来源:网文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