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樂)”与“药(藥)”(图)

发表:2012-05-14 21:32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网络图片

“乐()”与“药()”在某个时候的意义是相通的--

下来引用一篇文章以说明一二,因觉其言末尽,稍作引申:  

引:乐与药
作者:李怀章

中华文字,寓形寓义,内涵丰富。这里介绍一下“乐”字的造字原理:乐字,古字为“”,上中部为“白”字,本音“钟”。五行中“白”字为“金”,属“商”音,对应人体的肺脏,肺主“气”、藏“魄”。“白”字下部为“木”字,属“角”音,对应人体的肝脏,肝主“血”、藏“魂”。《黄帝内经》中明确指出:“魂魄和合,血气元神旺盛,则心生神明。”

“乐()”字,上部左右两侧合成“丝”字,对应人体的心脏,属“征”音,是五行中的“火”。丝制的弦乐能拨动人的心弦,通人体的心经,修复人的心脏,使人精神舒畅,人自然因病愈而喜,即是欢乐。

因此,“乐()”字用于形容喜,是后世引申的喻意。若单从成字结构来看,即可判明“乐()”与人体有关,而且是治疗疾病的材料。

“乐”字一音多意:1“乐”字表达喜悦、高兴、乐观;2“乐”字表达音乐旋律或乐曲;3“乐”字表达五音音乐相应的五体,有医疗和药用。        

早期人类在以音乐治病的同时,开始慢慢发现草木植物的五味亦可医疗五脏之疾,于是在“乐()”字上加个草字头,形成后世沿用至今的“药()”字,这就是“药”字的由来。

此文精妙绝伦,从五行的角度道明了造字及载道的原理,因觉意犹未尽稍作引申:

因发现通过乐声的调和能达到调整人体五脏功能,使人体回归自然,平复健康,身心愉悦,先黄帝制乐,以利万民。历史以来,越经典的乐曲,越是平和宁静,聆听之下,使人平静。随着时下音乐的改变,现在的音乐也不能达到这个效了,带来的也只是放纵与失常。音乐也随之失去了教化世人的作用。   

而“”字的改变,在某种情况下也可以看到中药也没有以往的灵验好使了,因为“药”字已经由原来的“乐”效改为“约”字而变的受约束了(个中原因更为复杂)。

来源:正阁编辑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