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台湾大选落幕,胜者不骄,败者不馁,都显示出君子气度、王者风范。马英九当选连任,蔡英文虽败犹荣。台湾民主,再次给中国大陆上了生动一课,无数中国网友质问:台湾能,大陆为何不能?
中共或亲共媒体认为,马的胜利,是“九二共识”的胜利;甚至宣扬:台湾大选,是对胡锦涛两岸政策的公投。对此,只须轻轻地问一句:能否让大陆人民也持选票来公投一下?众所周知,两岸谈判,签署ECFA协议,仅有两岸政府与台湾民众(拥有知情、表达和抗议权利)的三方参与,作为第四方,最大头的大陆13亿国民,竟被排除在外。如此“两岸政策”,体现的民意究竟有几分?
马英九领军的国民党,俗称“蓝营”或“统派”,马胜出,让部分大陆人以为,两岸将迈向统一。实情并非如此。二十多年来,两岸互相误读,交叉误读,以至于,大陆人不懂台湾人,台湾人不懂大陆人。
以大陆左派和自由派的思维为例。大陆左派,视台独为大逆不道,以“数典忘祖”咒骂之,其逻辑是,既然同文同种,自然就是“一家人”,凭什么独立?不能文取,就要武攻。却未曾思量:新加坡也同文同种,其国民主体都是华夏子孙,难道就是“一家人”?当年的北美移民来自英国,同文同种,为何偏要独立建国?对台湾四百年历史毫无所知、对台湾人民饱受外来政权统治的痛苦毫无感受,是大陆人误读台湾人的盲点所在。
大陆自由派,自然反对武攻台湾,但也理想地以为,既然国民党是由大陆迁台,应该还抱有统一两岸之志。对国民党安于台湾感到不解,甚至责为“偏安一隅”、“胸无大志”。马英九当选连任之后,不少大陆自由派知识分子,雀跃称庆,再度燃起由国民党主导两岸民主与统一的期待。
未免一厢情愿。殊不知,时过境迁,今日国民党,已非昔日国民党,在本土化的浪潮中,国民党也已经本土化。在台湾,国民党与民进党的区分、蓝营与绿营的识别,仅大致在于:族群上,是外省人与本省人的代表;语言上,是国语与台语的侧重;意识形态上,是残留中国情结与强烈台湾意识的对峙……这些差别,在选举时可能突出,但回归平时,他们才是一家人,都是风雨同舟的台湾人。
再看台湾独派和“统派”的思维。在台湾独派人士(绿营)那边,以为,大陆自由派,如民运人士,会天经地义地支持台独,理由是,既然你们坚信人权与民主价值,自然就会理解台湾人民追求独立的愿望,因为,民族自决或住民自决,属于人权与民主价值的一部分。
道理没错。然而,在大陆,中共长期营造“大一统”高调,自由派受制于中国炙热的民族主义情绪,不得不谨言慎行。即便内心同情台独,却也不便轻易表态;毕竟,与中共争夺大陆人心,才是自由派的工作重点。况且,大陆社会状况百出,自由派忙于应对,一时对台湾无暇他顾。
在台湾“统派”人士(蓝营)那边,以为,大陆无论什么派,既然是中国人,就理所当然地反对台独。其实不然,在相当一部分大陆人眼里,中共独裁是眼前之祸,自身避之犹恐不及,又怎忍心让台湾人也来受此大苦?
台湾民调显示,关于身份认同,认为自己是台湾人而非中国人的,由1992年的17%稳步增加到2011年的54%;关于统独,多数人(60%)倾向维持现状,倾向尽早统一者,仅1.4%,其势远逊独派。
在台湾,真正的统派,俗称“深蓝”,早已被边缘化。探根究底,并非由于台独力量的排挤,而在于大陆一党专制的长期化。还是那个道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大陆专制政治的经久不化,反映在台湾的自然结果就是:独派兴盛,而统派凋零。
马英九的三不,“不统、不独、不武”,前两个是维持现状,后一个是维持和平,其实质,都是立足台湾,按中共说法,是“和平分裂”。撇开字面上的统与独,其实,今日台湾,没有统派,只有独派。区别只是,急切的独派(绿营)和不急切的独派(蓝营)。说到底,只要中国大陆还是一党专政格局,台湾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统派。
当然,情况并非不能转化。设若中国大陆实现民主化,由于信息开放与舆论多元,大陆人未必尽都固执于统一;反之,随着两岸政经条件的趋同,台湾人又未必尽都固执于独立。民主化之后的大陆人,更能理解和尊重台湾人的选择权;民主中国,对台湾更具吸引力,台湾人不论求学还是就业,也不论经商还是从政,都呈现广阔天地。到那时,统独都不是难题,统独意识反而可能淡化。
不断有人撰文描绘,只要两岸签署“和平协议”,两岸领导人就能获取诺贝尔和平奖,而名垂青史。实属异想天开。如果真要成全这个“诺奖梦”,撰文者不妨劝谕两岸当权者:推动中国实现民主。惟有在大陆民主化的前提下,签署真正体现两岸民意的“和平协议”,才有可能让这个“诺奖梦”成真。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来源:自由亚洲电台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