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石棺”开口,可见里面的木棺。
一块巨型“石头”,里头竟然藏着一具棺材。昨日,一铲车师傅在龙岩展览城施工现场铲出这块内有乾坤的“巨石”。经龙岩博物馆工作人员初步鉴定,“石棺”构造是“三合土”,与土楼建筑特点相似。
“巨石”里包裹着棺材
发现“石棺”的工地位于龙岩一驾校训练场内。工地施工方负责人王先生告诉导报记者,该场地被征用建设龙岩市展览城,昨日上午,几名工人驾驶铲车平整一个山坡时,铲车垂直开挖4米左右,发现了这个“石棺”。
“开始以为就是一块巨石,‘巨石’被挖出一个直径约30厘米的洞孔,里头竟然不是实心,黑乎乎的一片,铲车师傅下车探头一看,‘石头’中竟然藏着一具棺材,顿时傻眼了。”王先生说,在工地平整过程中,一般有墓的地方,都会做标示,等待迁移,但这次挖出“石棺”的地方并没有标记,所以“石棺”是个无主墓。
棺材为何藏在 “石头”内?墓主是何身份?导报记者立即找来龙岩市博物馆工作人员,一探究竟。
据目测,这“石棺”长约2.5米、高约1.5米,棺椁厚度15厘米左右。“石棺”乍一看像一块被泥土复盖的巨石,呈黄白色。导报记者拿起一块被铲车铲下来的“棺椁”,使劲掰了几下,没法掰断,坚韧如石。
透过被铲车挖出的洞孔,导报记者看到,“内棺”保存完好,呈黑色,平放在“石棺”的内部,一名工人摸了一下“内棺”,发现“内棺”为木造,木质较好。施工方告诉导报记者,现场并没有发现墓志铭或墓碑,只有孤零零的一个“石棺”。
龙岩市博物馆工作人员林先生看过“石棺”后说,这具“石棺”的材质不是石头,而是“三合土”,成分为石灰、黏土、细砂。
据介绍,明代,有石灰、陶粉和碎石组成的 “三合土”;在清代,除石灰、黏土和细砂组成的“三合土”外,还有石灰、炉渣和砂子组成的“三合土”。
林先生在龙岩曾经看到过五六个类似的“三合土”棺材,据他猜测,这具“石棺”可能是清朝或者明朝的。
“棺”中棺在古代很常见
“石棺”如何制造?作用是什么?怎样的人家才会用“石棺”?
林先生说,这一葬法在古代非常常见,一般称为一棺一椁。椁,指的是棺材外面套的大“棺”。“木椁”外面厚厚的“三合土”层可以说是这副棺椁的封泥,因此,这是一副用“三合土”封装的一棺一椁。
他说,明清时,在龙岩如有人去世后,一般会选择一块风水好的地方埋葬死者,而为了让棺木保存完好,会选择用“三合土”制造“石棺”保护棺材,有“石棺”的保护,木质棺材就不会被氧化腐蚀;这种埋葬方式,在清朝时居多,且多是有钱人家。
“石棺”的材质跟土楼建筑特点相似,土楼的制造,也是用“三合土”黏合起来,“三合土”混合后,要经过几道程序的捣、舂,直到“三合土”变得黏性十足,夯实之后,就会成为“石头”。“石棺”的做法,就是先造出一个洞穴,把木质棺材放进去,然后封住洞口。
林先生说,之前他看过的几处“石棺”,多数里头没有陪葬品,仅剩尸骸。至于这具“石棺”的具体年代或棺内是否有陪葬品,专家将择日开棺考证。
来源:东南网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