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如毒品 中国货币泡沫仍高速扩张

作者:倪金节 发表:2011-07-14 12:02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中国货币扩张丝毫未见止步的迹象,虽然央行几乎月月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偶尔也提提基准利率,但是货币投放量的激增速度,仍然处于改革开放的经济史上偏快的区间。货币环境回归正常化,看起来遥遥无期。

昨日公布的6月金融数据显示,新增贷款高达6339亿元,上半年新增贷款累积就有4.2万亿元,看来全年7.5万亿的目标值又将再度冲破。6月广义货币M2依然呈现15.9%的远高于名义GDP增长,总量升至78万亿元。如果下半年M2增速不能出现大幅回落,那么到今年底,M2就将逼近90万亿,届时的通胀水平势必会在现有的基础上,可能迎来又一波急升。

从2008年11月新增贷款开始由10月的1800多亿,暴增至4000多亿元开始,至今的三年多时间,中国货币环境的整体特征为“非正常化”状态。过去一年,从表面上看,由于央行货币政策出手不断,中国似乎进入了货币紧缩周期,存款准备金累积上升了300个基点,基准利率也有100个基点的上升,力度不可谓不大。但是与每月动辄五六千亿的新增信贷相比,再加上每月巨量的外汇占款,提升存款准备金率和迟缓的加息的效力就大打折扣。

造成目前银行放贷冲动仍然如此强烈,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前两年由地方政府和国企部门主导的投资项目,目前正处于工程实施的关键阶段,此时若资金链断裂,债务危机一触即发。只能依赖货币扩张,来维持现有的局面,虽然这样下来可能会带来恶性通胀。二是银行资金依然十分富余,尽管存贷比考察比较严厉,但是庞大的储蓄规模仍然足以支撑源源不断的可贷资金。

由此,流动性泛滥格局从未因所谓的货币紧缩,而发生实质性逆转,恰恰相反,中国经济由流动性推升的泡沫横飞、通胀肆虐,则成为近两年的主旋律经济议题。这一切的根源还是在于,货币流动性过于泛滥,而又没有多少可投的实业项目。眼下,衡量流动性的指标,比如信贷GDP比、M2/GDP比等已经全面触及历史最高位。

危机之后,尤其是去年到现在,实业界最重要的事情不再是技术升级、产品创新,而是几乎所有的重要企业家都将精力放在了PE投资、创业板造富之上。热钱从大蒜炒到黄金、从猪肉跑到古董,投机氛围之浓前所未有,单单黄金交易短短两年内就增加了不少,天通金、泛亚金并无实质差异,但却成就了天津和昆明的两大黄金交易所的“辉煌”。

如果任其发展,最终只能导致中国制造业进一步边缘化和空心化,危及经济安全。所以,结束货币宽松格局,不仅仅关乎短期内的通胀治理和经济“软着陆”,更为重要的是这关乎中国企业的长远竞争力。只有通过加息等紧缩手段,逐步让廉价资金消失,让资金价值提升,才不会有那么多的本应是“聪明钱”变成了“傻钱”,为中国的实业复兴做点事情。

是的,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经济依赖货币强心针刺激,迅速触底回升。时至今日,从上到下,基本形成的共识是:货币扩张不可持续,只能带来高通胀和资产泡沫,紧缩货币或许不足以毕其功于一役,但是如果不紧缩货币,那么CPI定会呈现奔腾式增长。

接下来,如果我们不能系统性地纠正信贷大跃进的错误,只是提提准备金率,连加息扭转负利率都没胆量,那么根子上打击通胀,强力推进经济转型更只能是奢谈。这样下去,只怕中国经济只会在恶性通胀的路子上,滑向“失去十年、深陷滞胀”的深渊。新时代呼唤全新的发展思路。单凭GDP、单凭印钞票,中国经济不足以真正强大。

的确,执行恰当的货币政策所需要的智慧和勇气是极为困难的,但货币当局适时准确地调整货币政策保证经济稳健运行是其基本职能,当几乎所有数据都显示,天量信贷和流动性极度宽松完全有可能将中国经济拉入“水深火热”之中的时候,房价不断上涨、大型企业热衷于投机炒作,这些都是过低的资金成本和泛滥的流动性造成的

是时候了,应时而动,将货币环境正常化也就不应该再有丝毫的犹豫。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