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中剑专栏】穿越“爱情”的迷雾(二)

作者:存中剑 发表:2011-06-10 23:19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在这个浮华的年代,我们都向往着爱情,我们都追寻着爱情,可是有几个人清楚,爱情究竟是什么?尤其是中国人,我们的父母从来都不和我们提有关爱情的事。父母们只要我们将来的另一半条件好,让他们在亲戚朋友前有面子,就一切OK了。他们眼里的条件好,也无非就是父母家境好,本人工作好,有房,有车之类的。至于什么是爱情,如何走入爱情,我们在爱情中应该学会什么,应该避开什么,这些是绝大多数中国父母根本就不会对孩子一提的,仿佛我们人人生来就是情圣似的。

然而事实恰好相反,大多数中国人并非情圣,而是情盲。尤其是文革后出生的这几代人,也就是70、80和90后,没有经历过风雨,不知世事的艰难,他们对于爱情的一切都是从琼瑶小说、金庸武侠、港台歌曲和日剧韩剧中学到的,也就是说他们完全是在商业爱情文化的氛围以及浸泡中长大的,所以他们的“情商”自然也就普遍偏低了。

对于那些文化商人来说,消费者的智商越低,他们的钱就越好赚,而“爱情”则是文化产业中不老的常青树,也是最容易让文艺贩子名利双收的发财树,所以他们也就最热衷于把“情商”含量几乎为零的“爱情”喂给这些青春萌动的少男少女,里面不加些暴力色情的“三聚氰胺”已经算是积德了。

这些年中国大陆出现了“大头娃娃”,那是拜蛋白质含量超低的奶粉所赐,又有了“结石宝宝”,那是因为他们喝的奶粉里添加了三聚氰胺,可见食品对孩子是多么的重要。这三十年来中国一切向钱看,赚钱才是硬道理,从小受唯物主义灌输的中国父母们往往尽其所能给孩子创造最好的物质条件,却忽视了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孩子的心灵同样需要与身体一样成长,也同样需要足够的精神食品来提供心灵成长所需要的一切营养。中国的父母们把这一切都寄托在学校和老师身上,却不知党的教育事业就是给孩子们喂“狼奶”的事业。

平心而论,比起党的教育工作者给孩子们所灌输的,港台商业爱情文化已经算是很不错了。至少看了《神雕侠侣》知道爱情要专一,不能像“伟大领袖”一样到处为美女撒播“革命种子”;看了古龙的小说知道做人要讲义气,不能像“人民的好总理”一样走江湖全凭君子剑。

然而究竟什么是爱情,如何走向爱情,在爱情这条路上应该注意什么,这些在人的一生中非常非常重要的东西,恰恰在我们的教育中是一个空白。可是对于正在长大的孩子们来说,爱情绝对不会是他们人生中的空白,至少不会是他们心里的空白。而填补这些空白的,本不该是用来赚钱的商业“爱情”。

爱情是什么?是一束束情人节的玫瑰吗?是一顿顿丰盛的烛光晚餐吗?是一句句动听的甜言蜜语吗?是一首首缠绵的流行歌曲吗?是一幕幕浪漫的电影情节吗?是一次次花前月下的卿卿我我吗?还是陈冠希电脑里那一张张火辣惊艳的照片?

爱情,在当前已经成了一个个格式化了的符号,成了鲜红玫瑰,成了烛光晚餐,成了甜言蜜语,成了流行歌曲,成了电影情节,成了卿卿我我,成了时光胶片中的一张张艳照。

当我们沉浸于这一个个符号构成的“爱情”主旋律的时候,我们却在不知不觉间迷失了爱情本身。

无论我们正在向往着爱情,还是追寻着爱情,也无论我们认为自己已经得到了爱情还是曾经失去了爱情,或许我们每个人都应当在夜深人静,独自凭栏的时候问一问自己:爱情究竟是什么?

点击与作者交流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看中国论坛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