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大明山发现骆越古祭坛 破解"仙圩"之谜(组图)

发表:2010-11-29 22:18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四天坪上的祭祀天坛遗址


天坪上的鸟蛇刻划纹

近日,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的专家在广西大明山四天坪开展文化考察时发现了一个古骆越人的祭祀坛,这个祭祀坛与大明山上的八个天坪组成了一个大型祭祀建筑群,是古骆越人祭祀天地的最高场所。专家们认为,骆越古祭祀坛的发现,进一步证明广西大明山地区是骆越古国最早的中心。

大明山上有八个大型的草坪,这八个草坪基本上在一条直线上排列,并且与北回归线垂直,当地史籍称之为天坪,也叫“仙圩”。民国初年修编的武鸣县志记载:“山坳坦处,有石坪一,石墩八,石灶七,苔不到,尘不封,四周茶树古茂异常,所谓仙圩是也。”对于这一“仙圩”,近年的研究专家多认为是传说中的“飞来寺”,也有人认为是清代吴三桂部队或是清代天地会义军的营盘。这些仁者见仁的说法,使大明山“仙圩”披上了神秘的色彩。

为了破解大明山“仙圩”这一千古之谜,南宁大明山风景旅游区管理委员会近日邀请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的专家对天坪进行全方位的考察。11月21 日,考察组在四天坪上发现了这一古老的祭祀坛。祭祀坛所在的海拔高度为1376米,经度为108°26′41〞,纬度为23°28′43〞,正位于北回归线上。它由一个直径7.2米,高0.6米的圆柱形台和一个长24米,宽6米,高0.6米的长方形台和一个直径12米的水池组成。圆柱形台由每一块重达数吨的巨石拼砌而成,这种方圆组合的建筑物明显是出于宗教目的而建造,表达出古人天圆地方的理念。古骆越人有在居住中心附近的高山顶建造祭祀坛以祭祀天公地母的民俗。天公是雷神,地母是稻神。大明山水陈峰上的天地庙就是这一民俗的遗存。壮语称这类的祭祀坛为“岜娄”(意为祭祀山),把这一祭祀活动称为“娄蚆”(意为雷神祭),壮族著名的师公舞“大酬雷”就是这一民俗的遗存。大明山地区广泛流传古骆越人在太阳直射大明山顶的夏至日到大明山祭祀和练功的民俗,认为在这一时刻和地点祭祀可以达到天地人三界神沟通和天地人三气同步养生的目的。从四天坪的建筑造型并联系古骆越人到山顶祭祀天地的习俗,专家们认为四天坪的建筑就是古骆越人的祭祀坛,这一祭祀坛与其余的7个天坪排列成一条与北回归线垂直的直线,组成了一个巨大的祭祀建筑群,成为大明山一道壮观的风景线。

这一次考察活动考察了著名的“天书”,发现了许多新的刻划符号,一些刻划符号象龙蛇和凤鸟,明显地表达出一定的意义,专家认为这是古骆越人祭祀时刻下的图纹和符号,显然天坪是古骆越人祭祀的场所。

专家们认为,大明山天坪“仙圩”之谜的破解,展现出当年骆越古国难得一见的的宗教文化风貌,为大明山地区这一骆越古国的中心提供了确切的实物证据。

来源:中国经济网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