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谈:英国大学的教学经历

发表:2010-06-14 14:34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在英国教学4年,我经历了由助教到讲师的过程,今天谈一点教学中的经历,希望与大家分享。

我的第一次教学经历是当助教,辅助教授给硕士生上实验课,但不负责整个课程的设计和考试。学校付20到25镑/小时的工资,远远高于去餐馆打工,而且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

博士毕业后,我也做过兼职讲师,当一门课程的老师就要承担更多的责任,比如设计课程内容,布置考题,工资是35英镑/小时,一般一次课只有2个小时,台上1小时,台下至少准备10小时,不过如果是第二次上同样的课,可能就是2-3小时了。

现在,我在一所研究型大学里面做终身教职,和我以前做兼职讲师的情况差不太多,但是由于接触学术界的人多了,也渐渐感觉到不同大学对教学的要求和任务的不同了。

教学型大学教师授课任务重

总的来说,英国大学分为两类,一类是研究型大学,即传统的大学,第二类是教学型大学,即是在上世纪后期成立的新型大学。

我在这两种大学都教学过,对于教学型大学,学校重视的是老师的教学时间以及学生的就业率,其课程设置相对更加接近社会需求,所以不少新型大学,其实是由英国的专科学校升级而来,实践性很强。

一般在教学型大学里面的老师要求一年的教学任务,从350学时到500学时或者更多,基本上要求全年都在给学生上课。值得注意的是,教学型大学,对教师的研究水平不做硬性要求,即不要求在高水平刊物上发表论文,所以应聘者需要证明自己有能力教学,有时间教学,不需要有研究记录(Research track record)。

研究型大学更注重研究水平

对于研究型大学,学校对教学的任务就比较少,特别是研究型大学中排名比较靠前的所谓罗素集团大学(Russell Group),如我所在的女王大学,每年讲师或者教授可以选择从2月到5月上课,或者10月到1月上课,仅在一个学期内有安排,且全年不超过120学时。但是要求老师有较强的研究水平,根据不同的学科,要求老师在著名杂志上发布一定数量的研究成果,并取得国家级以上的研究课题,应聘者一般要求已经发表了一定水平的研究成果。

由于研究型大学同样需要教学,而学生人数不会低于教学型大学的学生人数,但是每个老师的上课量又比较少,所以就有一个新职位,教员(Teaching Fellow)。教员不需要做研究,可以被提拔为高级教员(Senior Teaching Fellow),但是一般不会成为教授。

无论研究型大学还是教学型大学,英国的教授一般一个专业就一个,称为主席(Chair),教授都是主席,主席也都是教授。

上一次谈到了不同类型大学的教师所赋予的教学类型也不同,接下来就来谈谈我在这两种类型的大学的教学经历。

两类大学的不同工作经历

我在教学型大学上课的经历是,基本上所有的事情都是自己做主,无论课程结构,考题类型都是没有其他人参与,有的时候课程主任会过问一下,主要不引起学生的投诉,就不会有麻烦。

在研究型大学上课,在开学前几周,一般要教研室一起开会,通过教学大纲,列出每堂课程的知识点,阅读文献,练习题范围,以及课程评价标准,如果要求学生写论文,那么列出论文的要求,和占最后成绩的比例,如果有考试,要列出考试的时间长度等。

提到本学期我上课的120学时中,分配是72小时的教学,48小时的课堂练习(Tutorial),课堂练习一般配合上课讲的内容,组织很简单,将学生分成10-20人的几个小组,每个小组一个小时,看一段材料,做演讲。几个小组都是做同样的事情,对老师而言是重复劳动。

当然,学校付出较高的工资给我们,不是让我们一年仅仅工作这72小时,学校对我们研究的压力是非常大的。在研究型大学,比的是研究项目和论文发表,即使是终身教职了,但是如果3年内没有达到预定目标,还是要用其他的方式让你离开。

建立自己的研究团队

平时我们都做什么呢?我们经常去各个地方参加学术会议,和英国各地的公司和大学进行学术交流,经费来自于自己的项目,没有项目,就没有学术交流,学校能给的只有很少一部分,主要是靠自己去拿。

我们的时间也非常的自由,自己就是自己的老板,建立自己的研究团队,包括博士,博士后,团队就和公司一样,做大了,项目经费也越多,人员配备也越多。

举例来说,我知道Warwick大学一个教授,雇佣了80多名教授,副教授和博士为他做研究,而他自己也获得了Lord的爵位。以后希望有机会详细谈谈英国大学的研究体会。
 

来源:BBC英伦网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