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电影《孔子》的上演,网上关于孔子的话题又有所升温。我们今天的话题就从这里说起。有官方媒体“影评人”曾在事先观看了《孔子》之后表示,“这是一部综合体现儒教思想精髓的艺术作品,它的诞生将是国产史诗巨著影片的一个里程碑”。由于美国科幻大片《阿凡达》确定于1月初在国内上演,一些小成本的国产影片纷纷避让,主动退出了这个档期,但原定于1月29号上演的《孔子》,却将档期提前到了1月22号,并宣称要代表国产电影正面迎击《阿凡达》。那么,结果又怎么样呢?有数据显示,《孔子》首映日,全国14个城市的门票收入仅为800万元人民币,平均每个拷贝收入3200元;而此前《阿凡达》首映日的门票则达到3500万元,平均每个拷贝的收入为3.5万元。
据《苹果日报》的综合报道,山东是孔子的故乡,当地政府将该片的推广视为一项政治任务,下令各地机关、中小学校以及企业工会都要“组织观看”,因此,山东省的上座率一枝独秀,达到了67%;与此相比,《孔子》在其他省市的上座率则是惨不忍睹。例如,上海的首映才卖出去几百张票;在四川成都更有民众反映,他上午去万达影城看《孔子》,结果“全场只有我和老婆两个人”,看完电影,他又忍不住抱怨道,“这是什么烂片啊,简直是在污辱先人”!鉴于《孔子》不尽如人意的票房情况,中影公司决定,全国那些无3D影院的城市,可以继续上映此前被叫停的普通版《阿凡达》,以带旺人气。于是,广东潮州市大地数字影院便以“搭售”的方式进行推销:凡买两张3D《阿凡达》门票者,奉送一张《孔子》门票;也有城市的影院面对《阿凡达》一票难求的情况,宣告凡购买《孔子》门票者,可优先预订等量的3D版《阿凡达》的门票。综上所述,有记者了解到,业界似乎已对影片《孔子》的票房蹿红期望不大,甚至有业内人士表示,考虑到《孔子》的制作成本就高达一个多亿,如果在这次与《阿凡达》的较量中,能够收回本钱,就已经非常了不起了。
与此同时,针对影片《孔子》上演在国内掀起的新一轮“孔子热”,有评论写道,中国人爱发烧、倒也不新鲜,发烧时说些糊涂话也在情理之中;但总是发烧,烧得又不理智,真人成幻影,假人当真人,就不是什么好事了;如今,把历史上的孔子和电影《孔子》混为一谈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中选网上作者木然的文章接着说,要知道,此《孔子》非彼孔子也。真实的孔子已经离我们远去,而在影片《孔子》中,他的思想却被时代和权力敲打得七零八碎。他的一言一行,都必须经过权力者的同意和许可,当局不让说的,影片中一句都没有。
文章回顾说,想当年,在郭沫若的那本“十批判书”里,有一批就是批秦始皇的,骂秦焚书坑儒;就是这一骂,后来却受到毛泽东的批评。1973年,毛在给郭的一首诗中写道:“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祖龙虽死秦犹在,十批不是好文章;百代都行秦王政,孔学名高实枇糠 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毛泽东这么一说,搞的郭沫若迅速转向,由尊孔转为反孔,也给后人留下了一个很不光彩的笑柄。这也难怪,在毛泽东那个时代,为了生存,牺牲一个孔子,牺牲一个学术思想来保全自己的性命,还是值得的。众所周知,“好死不如赖活着”的生存逻辑从来都是专制统治下的首要人权。
木然的文章分析认为,任何思想只要和权力相结合,思想就会失去其独特的光彩和精神魅力,而成为权力的奴仆和工具。孔子原本是一个思想家,一旦和权力相结合也就玩起了72变,权力是什么,孔子就是什么。这就如同作为思想家的马克思一样,他的思想只要和权力相结合,就变成了一副万能膏药,恨不得一贴就能包治百病。文章强调说,权力永远都是思想的天敌。马克思当年选择英国这个宪政国家,而不是其它的专制国家来作学问,才使其思想得以流传和发扬光大。如果是在一个专制国家,马克思的思想即使产生了也很难传播开来。不过,孔子就没这么幸运了。他的思想产生于乱世,又一直被专制者所利用,成了极权专制体制的工具和玩偶,用之即为孔圣人,弃之则如秕糠。毫无疑问,这是孔子的不幸,也是民族的不幸。
来源:RFI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