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普︰谷歌事件的要害

作者:未普 发表:2010-01-22 00:29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谷歌事件近日愈演愈烈。中国对外官方媒体,在沉默了几天之后,开始以强硬的态度反击。《中国日报》1月19日刊登两篇社论,高调质疑谷歌打算撤出中国的决定,说歌的决定与其说是追求正义,不如说是受商业利益的驱使。类似的评论还指责西方媒体把谷歌的商业事件政治化。

谷歌事件到底是商业之争还是道德之争?

四年前,全球网络搜寻业的龙头老大谷歌公司为了进入中国市场,同意配合中共的审查制度。谷歌承认,对于信奉"不作恶"(Don'tDoEvil)原则的他们来说,这个策是痛苦的,但经过评估认为,只要中国网民因为谷歌的存在而获得了更多的信息,只要中国的互联网越来越开放,那么忍受中共的审查所带来的不悦,就是值得的。其创始人布尔说,公司这样做,的确牺牲了自己的原则,做出了妥协;但如果不通,谷歌有可能改弦易辙。

这是一条难以行走的路,谷歌一走便走了四年。四年来,利润领先还是原则领先的困境,一直和谷歌如影相随。四年后,谷歌终于忍无可忍了。谷歌高级副总裁、公司发展兼首席法律顾问大卫·多姆德(DavidDrummond)在他今年1月12日执笔的官方博文中提到:如果我们认定自己无法实现目标,那么我们将不会犹豫重新考虑我们的中国策略。

谷歌的评估无疑会包括这样的问题:得到的和失去的相比,当年的决策值得吗?这要看谷歌从中国得到了什么。四年来,谷歌据说每年能赚到几亿美元,虽说这只是它的数百亿美元年收入的九牛一毛,但是在这四年中,谷歌在中国网络搜索市场的份额从13%增长到36%,却是难以否认的进步。

然而谷歌的市场份额的增长并不等于谷歌达到了当年设定的目标。多姆德在博文中提到,谷歌打算撤出中国,就显然是认为,谷歌的目标没有达到。中国的互联网非但没开放,反而进一步封闭。中国网民想要知道的更多真实敏感的信息,都被中共越发严格的审查制度过滤掉了。

不仅如此,谷歌还受到了经常性的有时是频繁的网络攻击。谷歌发现数十个在美国、中国及欧洲的中国人权活动人士Gmail帐户经常被侵入。谷歌的调查还显示,并不是只有谷歌受到了攻击,至少20家涵盖领域广阔的大型公司都成为相似的攻击目标,这些公司隶属于互联网、金融、技术、媒体、化学行业,等等。

中共官方是否涉及对谷歌搞网络攻击?人们说,现在下结论为时过早。但黑客对人权志士的入侵显然不是个人行为而是政府行为。因为除了中国政府,正在忙著赚钱的个人或私营公司,几乎没有谁对人权人士感兴趣。

谷歌说,它之所以采取非常规手段公开这些网络攻击信息,其原因并不只是他们发现了其中的安全和人权问题,"因为这些信息直指言论自由这一全球更重大议题的核心。"

毫无疑问,谷歌事件的要害是言论自由。中共全面封锁互联网,就是为了封锁言论自由。目前,谷歌公司正试图和中国政府讨论在什么样的基础上能够运营未经过滤的搜索引擎。笔者相信,信奉不作恶的谷歌和信奉作恶的中共审查部门及中国政府,在这场谈判中,很难找到共同点。但最后的结局,仍然值得关注。

谷歌事件的要害不仅仅是言论自由。它警示,中共正在使用西方公司的高科技全面入侵西方的自由世界。这样的"中国威胁"不能不引起世人的警惕。 看中国网站 禁止建立鏡像網站。返回正版看中国网站。

来源:新世纪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