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居随笔(一)

作者:存中剑 发表:2009-12-10 22:2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看了电视剧《蜗居》之后有了许多想法,也算是一个缘起,把这些想法陆续写出来与大家分享,就叫做《蜗居随笔》吧。

都说爱情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话题,从古到今,有多少作家、导演、演员、歌手靠"爱情"吃饭,名利双收。马车这个行业已经消失了,汽车这个行业也早晚会消失,可是"爱情"这个行业至今看不到有任何衰退的苗头。奇怪的是在人类历史上的今天,爱情前所未有的奇缺,而靠爱情赚钱的行业却前所未有的红火。究竟是爱情的奇缺导致爱情行业的红火,还是爱情行业的红火造成爱情本身的奇缺呢?我看兼而有之。

爱情无非就是男人和女人之间那点事,要弄清那点事,首先要了解究竟是什么让男人和女人走到一起的。这个问题看起来很低级,其实许许多多的社会问题正是从这个最低级,也就是最基本的问题产生的。如果不从源头上厘清,弄明白最基本的问题,那么电视剧《蜗居》所反映出的许多困扰着当今社会的问题只能是剪不断,理还乱。

是什么让《蜗居》中的宋思明和郭海藻走到一起的呢?男人和女人走到那一步,无论是结婚还是苟且,无非是出于三种需求:心理需求、生理需求和物质需求。郭海藻对宋思明起初是出于物质需求,后来产生了心理需求,再后来就有了生理需求。而宋思明对郭海藻不存在物质需求,只有心理需求和生理需求。那么宋思明对郭海藻究竟是心理需求为主还是生理需求为主?究竟是因为心理需求带动了生理需求,还是生理需求产生了心理需求呢?这可能是所有嫁得金龟婿的太太们最想知道的。

医学常识告诉我们,男人在四十岁之后,生理需求就明显降低了。到了宋思明那个年龄,生理需求已经不像二、三十岁的小伙子那么强烈了,况且他自己是有老婆的人,太太虽然韶华已逝,然而风韵犹存。在宋氏夫妻这个年龄段,通常不存在先生的生理需求得不到满足的问题。因此宋思明们的出轨,显然更多的是出于心理需求。今天的社会像宋思明这样背叛家庭的人很多,然而单纯出于生理需求的却少之又少,更多的人是出于心理需求。当这些人的心理需求超过了道德警戒线之后,出轨只是早晚的问题。

在《蜗居》中我同情的对象不是郭海藻和宋思明,而是小贝和宋太太。作为一个男人,我当然理解小贝内心的那种屈辱和愤懑。作为一个人,我最同情的是宋太太,尤其当她伤心地说出下面这段话之后。

"你是我丈夫,我要的,不是你多么风光显要,多么飞黄腾达。那都是给外面人看的。我要的,就是到老有个伴,孩子有个爸爸。不过,现在我知道了,我这十几年的付出,得到的不是自己老了以后有个相互扶持着走向墓地的人,却是在为别人做嫁衣裳。我度过了苦尽,把甘来留给后人。宋思明,你说你一回来,我就给你张臭脸看。是的。的确如此,因为,我没办法笑出来。我每天早上醒来,枕头都是湿的,心里都是凉的,屋里都是空的,然后你要我在你回来的时候卑躬屈膝请求你,讨好你,承欢你?我做不到。我们两个,好聚好散。我不去指责你有多么的无情,多么的忘恩负义,多么的朝三暮四,因为到我这个年纪的女人,早就该明白,男人都是一样,年轻的时候需求垫脚石,中年的时候需求强心针,晚年的时候需求根拐棍。我活该自己做了垫脚石。没什么可抱怨的。但是,请你不要在无情上再加卑鄙,把分裂家庭的责任还推卸到我的头上。不爱了就是不爱了,不谈对错,不谈谁负了谁。但不要给自己贴上道德的标签。"

然而同情是一回事,现实又是另一回事。光靠同情并不能解决现实问题,我们需要弄清宋思明夫妇的婚姻究竟是哪里出现了问题。古人说:"一日夫妻百日恩",究竟是什么让宋思明辜负了十几年的夫妻之恩呢?现代人的道德警戒线确实是自盘古开天辟地以来前所未有的低下,然而宋思明对郭海藻的心理需求不就是造成他出轨的最主要原因吗?对于已经饱受伤害的宋太太,我实在不忍心再批评她什么,然而为了更多的宋太太们免予承受丈夫背叛的痛苦,我还是不得不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宋太太不能满足先生的心理需求呢?

当然,青春靓丽的郭海藻所给予男人的视觉满足不是人到中年的宋太太所能给予的。然而《蜗居》中的宋思明并非中南海里的江泽民那样长年四季发情的动物,否则他在外面的女人绝不止郭海藻一个。视觉满足是男人心理需求的一部分,然而并非全部。对宋思明这样功成名就的男人来说,他们最大的心理需求是被自己所爱的女人仰视的感觉,被自己所爱的女人依赖的感觉。对男人来说,人生最大的成就感,莫过于此。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吗,"男人通过征服世界来征服女人;女人通过征服男人来征服世界"。瞧瞧世界的征服者凯撒大帝吧,他心甘情愿做埃及艳后的裙下之臣。埃及艳后有什么特殊的魅力吗?无非就是仰视男人,依赖男人,求助于男人,当男人自以为征服了你的芳心的时候,你已经巧妙地俘获了他。

这世上年轻漂亮的女人多了,为何偏偏她郭海藻就能俘获宋思明,无非就是仰视他,依赖他,求助于他,让他产生巨大的成就感,让他意识到自己是多么的重要。对男人来说,世上还有比这更大的褒奖吗?还有比这更让他们得到心理满足的吗?没有。

两千多年前埃及艳后俘获凯撒大帝的招数,今天郭海藻用来俘获宋思明,照样手到擒来,宋太太还有什么好抱怨的呢?难道她没看过电影《埃及艳后》吗?虽然历史已经过去了两个千年,然而男人的天性并没有改变,正如女人的天性也没有改变。

宋太太是个好妻子,一位现代中国式的贤妻良母。她的悲剧在当今中国非常有代表性,这也是我为何要写这篇文章的原因。在社会道德全面沦丧的当今中国,做一位贤妻良母已不足以守住功成名就的丈夫。如果不能提高丈夫的道德警戒线,那么要防御郭海藻这类小三的"偷菜"得逞就惟有做妻子的尽量满足丈夫的心理需求。由于中国人性格内向,丈夫一般不会开口,甚至许多丈夫自己也没有察觉内心存在这种心理需求。可是如果妻子不主动去满足这种心理需求,那么当郭海藻这一类楚楚动人的小女人出现在功成名就的中年男人面前的时候,当男人意识到自己内心深处潜藏的心理需求的时候,做妻子的再想补救就晚了。

宋太太说:"你要我在你回来的时候卑躬屈膝请求你,讨好你,承欢你?我做不到。"在普遍信仰男女平等的当今社会,太太有这种观念很正常,甚至于有许多年轻的太太们反过来要求自己的先生卑躬屈膝地请求自己,讨好自己,奉承自己。因为很多韩剧里面都是这样的,英俊多金的王子对美丽贫寒的灰姑娘卑躬屈膝,百般讨好。爱看韩剧的女孩太多了,可是现实中这一类白马王子又在哪里?赚足了中国人的钱,还给中国留下一大群剩女,这就是韩剧对中国的贡献。

在《蜗居》中我只看到两类男人:窝囊的苏淳和成功的宋思明;也只看到两类女人:悍妇郭海萍和小女人郭海藻。至于宋太太,她可以归入郭海萍那一类。如果按阴阳学说来分析,成功的宋思明以及能干的宋太太和郭海萍都是属于阳刚型的,而窝囊的苏淳和柔媚的郭海藻都是属于阴柔型的。为什么苏淳和郭海萍的结合那么牢固,而宋思明夫妇的结合却破裂了呢?为什么宋思明会和郭海藻走到一起,分都分不开呢?因为刚柔方能相济,异性才会相吸。如果宋思明不是成功人士,郭海藻会跟他吗?如果苏淳有朝一日像宋思明那么成功,他还会继续忍受郭海萍吗?他会不会也去找一个像郭海藻这样的阴柔型女人呢?

性格决定命运,窝囊的性格决定了苏淳不可能成功,可正是这种性格让郭海萍选择了他。因为郭海萍是个非常聪明的女人,名牌大学毕业,漂亮又能干,是个典型的现代都会女子。然而按照传统的看法,她却是一个悍妇。她要在这个家里说了算,她要丈夫对自己惟命是从。她很清楚,宋思明这类男人不是池中之物,一旦出人头地,绝不会再对自己忍生吞气。可是苏淳就不同了,一个城市里的男人,要房没房,要车没车,只能住租来的蜗居,那就是过去的贫下中农啊!距离"三十亩地一头牛"的结婚标准差远了。在"发展是硬道理"的当今中国社会,苏淳这样的男人是没有资格"老婆孩子热炕头"的。郭海萍的垂青让苏淳受宠若惊,老实窝囊的性格让苏淳对老婆言听计从,又让这个男人不具备将来出人头地的条件,对郭海萍来说,还有比这更好的终身伴侣吗?这绝对是一个大智若愚的选择啊。

事实是男人的心理需求都是一样的,他们需要被肯定,尤其需要来自异性仰视的目光、依赖和求助,因为这会让他们感到自己了不起、很重要。在美女面前,每一个男人都希望自己成为能为她摆平一切困难的英雄,至于能不能做到是另外一回事。

宋太太和郭海萍一样,是一个独立坚强的女子,一个坚信男女平等的女子。她为丈夫,为孩子,为这个家庭默默地奉献了许多,远远超过了丈夫为自己,为孩子和这个家所做的。因此她问心无愧,即使是面对深爱多年的丈夫的背叛,面临苦心操持的家庭的破裂,她还是坚持不改初衷,"你要我在你回来的时候卑躬屈膝请求你,讨好你,承欢你?我做不到。"我欣赏她的无私,同情她的遭遇,钦佩她的坚强,然而作为一个男人,我想说一句心里话,藏在每个男人心底的话:作为一个妻子,谦卑地对待自己的丈夫,讨好自己的丈夫,承欢自己的丈夫,满足他的心理需求,难道就这么难吗?就这么伤你的自尊心吗?你们女人都爱看韩剧,那韩剧里的大长今会和你们一样看待这些吗?

过去是男尊女卑,现在是男女平等。都说是社会的进步,女人得了便宜,可是在我看来,女人吃了亏,而且有苦说不出。因为尊卑是指地位的高低,更高的地位当然意味着掌握更大的权力,可同时也意味着肩负更大的责任,承受更大的压力。一家之主需要肩负一家的责任,一国之主需要肩负一国的责任,地位越高,责任越重。

研究表明,男人天生更乐于承担责任,也更适合承受压力。现在许多女性抱怨有责任感的男人太少了,是否有责任感已经成为年轻女性择偶的重要标准,然而女人是否知道,通常男人的责任感与他们所承担的责任成正比,换言之与他们所掌握的权力,所处的地位成正比。与过去相比,当今社会女人的权力更大了,然而有责任感的男人却更少了。对社会来说,这就算是进步了吗?对女人来说,这就算是幸运了吗?每一位女孩择偶之前是否应该扪心自问,自己所要的究竟是权力还是依靠。

当前的剩女现象折射出了当代青年择偶时的两难境地。对女人来说,选择苏淳那样窝囊的吧不甘心,选择宋思明那样能干的吧又不放心。对男人来说,选择郭海萍这样强势的吧太受气,选择郭海藻这样弱势的吧太受累。以前的中国传统文化崇尚中庸之道,现在的中国人是否也需要中和一点呢?

2009年12月10日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看中国来稿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