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家宝:长期粮食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发表:2008-07-06 02:17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中国总理温家宝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认为保障中长期粮食供应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由温家宝在7月2日所主持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会议指出,中国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和人口的增加,粮食消费需求呈刚性增长;而另一方面,耕地的减少、水资源短缺和气候变化等因素对粮食生产的约束力日益突出,中国粮食供需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保障 粮食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会议还强调,要通过实施此《纲要》,完善政策,调动各地广大农民粮食生产的积极性。

中国长期从事农业研究的学者郭永丰先生,向本台记者谈到了他对农业粮食生产方面的看法:

郭永丰:“中国的粮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第一个是陈年粮的技术没有更新的问题,第二个问题是新的粮食储备不足。农村城市化,而且大量农村劳力进入城市,大量的农村田地荒芜,种地的成本很高,比如说农业的化肥、农业的种子、投入的劳力。目前农业的用地出现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这就牵涉到腐败问题。我认为如果不解决腐败问题、不解决、不实行民主的话,我想中国会发生粮荒。”

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由于油价的不断攀升,全球食品价格在过去的3年增长了一倍。鉴于中国人口数量的庞大,以及油价造成的农业生产成本的增加,美国路易斯安纳州博尔州立大学经济系郑竹园教授发表了看法:

郑竹园:“耕地在减少,人口在增加,这是中国农业的一个基本问题。未来中长期来看,中国确实会面临粮食不足的问题,这是世界性的问题。现在油价上涨、生活品涨价,情况不是很乐观。现在世界一年增加7千万人口,未来的粮食跟油都是会短缺。中国人口这么多,也不能够避免。”

《当代中国研究》的主编程晓农先生则发表了不同的观点,他认为中国政府关心所谓粮食安全问题的背后,实际上是政治问题:

程晓农:“温家宝这次的发言并没有突出过去的路子,没有多少实质性的能够落实得了的、有财力保障的、制度保障的对农村的支援。中国的粮食问题背后是一个政治问题,中国政府长远有一个恐惧,就是它为了坚持它的专制,它和整个国际社会实际上是处于对立状态。它总害怕它的专制会受到某种程度的抵制。因此他必须要在粮食问题上有独立自主的精神准备。换句话讲,就是有朝一日它和国际社会处于完全孤立状态的时候,它还能活下去。这是标准的冷战思维,只要它坚持冷战思维,那中国就确实有粮荒,而且无从解决,因为中国人口的迅速增加和耕地的迅速减少决定了中国的现有耕地没有办法永远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和对粮食的需求。”

另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字,随着粮食消费需求的增加,肉类和蔬菜的价格进一步上涨。中国今年前5个月的通货膨胀率达到了8.1%,大大超过中国政府制定的将今年通货膨胀率控制在4.8%左右的目标。

来源:自由亚洲电台记者何平报导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