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米价水涨船高 移民抢购囤积

发表:2008-05-07 20:58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尽管美国稻米供应充足,但亚洲高涨的米价和媒体对稻米短缺的报导,使得美国的米价也上升了。美国的许多移民,包括亚裔、西裔、印度裔和其他族裔依赖稻米为主食,米价上升使得移民开始囤积这个以往不贵但是现在全美达到历史高价的稻米。

美国移民抢购囤积

美联社报导,一些客人在大华Ranch 99亚洲超市卖米的货架前检查,先寻找最喜欢的种类、检查品牌并且比较价格,再把50磅袋装米抬进购物车,这些移民谈话的语言从中文到葡萄牙文都有。

高涨的价格和媒体对稻米短缺的报导,使得美国的米价也上升了,促使许多移民抢购和囤积这个以往不贵但是现在全国达到历史高价的稻米。在印度人开的小店和大规模专卖亚洲食品的超市内,通常买一袋20磅米的客户,现在买两袋甚至买50磅装。

国外米价高涨带动美国米价上扬

经济学家和期货交易员强调美国稻米没有短缺,同时,他们将美国消费者面临的稻米涨价归于其他稻米出产国的原因,从气候到中国这类国家购买力上扬等各类原因。

美国稻米没有短缺,但美国出产的米也因为填补外国供应的需求而涨价。例如,因为生产短米的埃及不再出口,加州农人将卖出更多的米到土耳其。

美国南部种植的长米从2007年4月每公吨397美元涨到一年以后的794美元。同期间加州种植的短米从每公吨551美元涨到750美元。

消费者恐慌心理买得更多

稻米价格大涨,加上国外因食品短缺而暴动的新闻,使得人心慌乱。许多美国移民出于想要填饱肚子的安全理由,所以购买更多,特别是米又可以长久保存。

提供农夫出售作物给加工商的加州稻米交换中心(California Rice Exchange)所有人戴道(Pat Daddow)表示,"你听到价格在扬,所以不买一袋而买5袋。所有的人都预期价格上涨,所以提前购买。这造成需求的短期上扬和价格上涨。"

不过这是囤积吗?戴道认为未必,因为没有短缺。"这只是理性的经济行为,如果油价明天上涨,你不把油箱加满吗?"

消费者存米导致美国仓库式零售连锁店限制大量出售进口的泰国茉莉米,印度丝苗米和长米。沃玛尔商场的分支机构Sam's Club提供餐厅等小型商家用米,现在限制每一客户购买上限是4袋20磅装。纽约皇后区法拉盛中国城的杂货店也出现稻米的销售大幅增长和价格走高。

不过东南亚华人、印度人、菲律宾人和许多中国人比较喜欢的进口印度丝苗米,和茉莉香米的需求最大,而且价格最高。

4月初,泰国茉莉香米每公吨1000美元,丝苗米每公吨2000美元。换成50磅袋装每袋36到40美元,以致一些买主把当地商店所有的米搬回家,米源立即在一些移民居住的地区造成短缺。


加州餐馆的米饭 (Justin Sullivan/Getty Images)

中间商愁进货

加西新闻社(Canwest) 报导,单(Kkanti Shah)从事进口食品到加拿大已经30年,他从没有见过他的主要货品之一--米,像现在这么贵而且供应来源缺货。

单说:"现在的情况是:哪里有米?"单是肯亚出生的印度移民,他的公司供应Loblaws、沃玛尔、Costco和其他大型连锁店。

加拿大消费者协会主席克兰(Bruce Cran)表示,他接到英属哥伦比亚的电话说,商店货架的米被惊恐的买主清空。

多伦多中国城华盛(Hua Sheng)超市的一名经理表示,客人最近比较买大袋装米,而且该店卖出的米也有增加。

排队等米,就像在菲律宾

阿拉斯加安克拉治(Anchorage)每日新闻报导,上星期四安克拉治的DeBarr路Costco量贩店的停车场在开店15分钟前就停满了一半的车。 200名客人沿着前门排着队,大部份是亚裔美国人。一名排在最后的男性问附近的一名女士:有什么大好事?

"米",她说。"排队等米,就像在菲律宾。"

当店门10点打开时,来自南韩的Ki Jeffers快速经过点心走道与其他购物车挤在一起,她稚龄的孙子在车上跳着。顾客把米袋抬起时,现场有5、6种语言叫嚷着。 Jeffers用脚尖站着。当她进去抢米时,她对一名陌生人说,看着我的孙子。不过米卖光了;这是她连续第三天空手回家。

在安克拉治36街经营国际超市的王(Theo Wong)表示,每个家里在晚餐煮饭时有一件事是真的:一整袋米是安全的象征,特别如果你是在家乡有食米短缺经验的移民。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