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拆“民主墙” 惹争议

发表:2007-11-03 00:37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被视为北京大学“自由思想的圣地”与“学生运动发源地”的北大三角地海报墙,日前无预警地遭到北大校方拆除。一些北大学生对“三角地”的拆除表示惋惜及愤怒,也有学生认为近年来“三角地”被愈来愈多商业小广告占据,早已失去原有意义。

这道长达数十公尺的海报墙,在北大校园多次政治运动过程,扮演“民主墙”的角色,并曾经在近代中国历史上多次带领争取民主运动的政治风潮。此外,北大三角地海报栏是曾北大学生获取讯息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海报栏上,贴满了租房、讲座、求职的讯息,家事国事天下事无所不包,北大学生在三角地查看讯息已成为北大的精神圣地。但是近两年来,“三角地”被愈来愈多商业性的小广告占据。

北大学生对三角地被拆除出现两派看法。据“北京青年报”报导,一位化学系本科生说,海报栏破旧不堪,与周边环境并不相符,早就该拆了。一位数学系博士生则认为,三角地海报栏虽简陋,但它作为“民间信息散集地”,可谓北大兼容并蓄传统的缩影,自由的思想能在这里张扬,这才是它的价值和可贵之处。

北大校方对拆除海报墙的解释称,随着时代变迁,信息传播主要借助网络进行,海报栏已渐失信息集散的作用,反而充斥着商业招租等小广告,与北大校园整体环境不符,所以在环境整治过程被拆除。

但一位北大校友表示,三角地之所以出名,正是因为这是讯息交流及文化碰撞的地方:“几十年的海报栏,怎能说拆就拆呢?我们不会忘记心中的三角地。”还有学生对海报栏被拆表示愤怒,认为校方有意封杀学生的言论自由。

也有学生表示,北大变了,学生变了,“民主墙”的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北大已看不到爱国主义、浪漫主义,只剩商业主义与个人主义。

这位学生所说一个很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北京大学曾是酝酿1989年“天安门民主运动”的温床,而在当局近20年的消息封锁下,如今北大的学生很多都再不知道有一个六四,不知道有一个赵紫阳,而只是关心自己的事业前途。(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EPT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