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佛慈悲创大唐,流芳千载见辉煌。
锦瑟音清传子夜,玉筝声雅弄襄阳。
霓裳彩凤飘然转,剑器游龙矫捷翔。
排字冲融和气洽,旋花献瑞圣功扬。
风吹广袖轻回雪,拍送繁弦共绕梁。
皓齿长眉花闭月,罗衣翠钏粉留香。
千歌百舞语难诉,法度众生天地昌。
锦瑟音清传子夜,玉筝声雅弄襄阳。
霓裳彩凤飘然转,剑器游龙矫捷翔。
排字冲融和气洽,旋花献瑞圣功扬。
风吹广袖轻回雪,拍送繁弦共绕梁。
皓齿长眉花闭月,罗衣翠钏粉留香。
千歌百舞语难诉,法度众生天地昌。
注:“霓裳”、“剑器”均为唐朝的歌舞名。白居易《霓裳羽衣歌》曰:“飘然转旋回雪轻”;杜甫《观公孙大娘舞剑器行》曰:“矫如群帝骖龙翔”。“子夜”、“襄阳”分别是相和歌曲名。“字”、“花”分别是唐朝的两个舞蹈名。请看篇后简介。
唐朝的几种歌舞简介:
《子夜》歌曲在唐朝时很流行,为清商曲。可清唱亦可用乐器伴奏或器乐独奏。在相和歌辞中,《子夜》歌分春、夏、秋、冬四季,详见《全唐诗》卷21_1至卷21_16,其中有李白写的四时歌辞四首。而陆龟蒙【相和歌辞·大子夜歌】比较形象的道出了《子夜》歌曲的特色:“歌谣数百种,子夜最可怜。慷慨吐清音,明转出天然。丝竹发歌响,假器扬清音。不知歌谣妙,声势出口心”。《旧唐书·音乐志》记载:“平调、清调、瑟调,皆周房中曲之遗声,汉世谓之三调。又有楚调、侧调。楚调者,汉房中乐也......凡相和,其器有笙、笛、箜篌、琴、瑟、琵琶、筝七种”。
《襄阳》歌曲刚开始是起源于襄阳当地的民歌,后来也被传唱开。详见《全唐诗·相和歌辞·襄阳曲》卷21_56至卷21_58及《全唐诗·杂歌谣辞·襄阳歌曲》卷29_23至卷29_24。如崔国辅【相和歌辞·襄阳曲(之一)】写道:“少年襄阳地,来往襄阳城。城中轻薄子,知妾解秦筝”。
唐朝的宫廷舞中除了我们熟悉的《七德舞》、《九功舞》、《上元舞》、《霓裳羽衣舞》之外。宫廷及民间还有《字舞》和《花舞》等。
《字舞》:字舞在唐代已很盛行,组成字舞的方法有几种,有的是以舞人亚身于地布成字;也有把队形排列成字的。还有把衣服变个颜色,交组成字等等。如王建的【宫词一百首】:“罗衫叶叶绣重重,金凤银鹅各一丛。每遍舞时分两向,太平万岁字当中”。徐元鼎【太常寺观舞圣寿乐】:“舞字传新庆,人文迈旧章。冲融和气洽,悠远圣功长”。(‘圣功’指圣人或圣王的丰功伟绩;唐诗中这两个字较常见。)
《花舞》:花舞,有的是手持花卉而舞,有的是舞者藏于花中,舞时从花中出来;有的穿着鲜艳衣服,偃身合成花形或花字。如花蕊夫人【宫词】:“新秋女伴各相逢,罨画船飞别浦中。旋折荷花伴歌舞,夕阳斜照满衣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