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华山自古一条路”?

发表:2007-06-27 22:31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1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华山”以其险峻而名列“五岳”之首,号称西岳华山。它座落于陕西华阴境内,南接秦岭,北临黄河与渭水。其山素有“势飞白云外,影倒黄河里”之称,这可以说是对其态势的描写。《史记》中载有黄帝、尧、舜都曾到华山巡游。秦始皇、汉武帝、唐玄宗等十数位帝王也曾到华山進行过大规模祭祀活动。为什么都选在华山举行祭祀活动?这不能不让人深思。人们用“华山自古一条路”来描写华山的险峻。

千百年来,人们都在谈论华山自古一条路是如何的艰难与险阻。可很少有人研究为什么华山自古一条路?那么这里不妨探讨一下“华山自古一条路”对世人的启示在那里?

其实“华山”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迷。华山是由一块完整硕大的花岗岩体构成,也就是说它是一整块大石。《山海经》载:“太华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广十里。”大家知道山体的形成大多数是由于地壳的运动挤压隆起产生的。 这么大的一块“华山巨石”很显然不是挤压而成,那么是谁“削成”的呢?

关于华山的神话故事有很多,象“巨灵擘山”、“吹箫引凤”、“黄雀衔环”、“破镜重圆”等等,其中之一的“巨灵擘山”讲述了很久很久以前,华山与今山西境内的首阳山是一条山脉。由于老寿星因孙大圣在王母娘娘蟠桃会上的一句玩笑,手一抖倾倒了半盏玉浆,酿成了人间洪祸。河水自西而东受华山与首阳山阻拦不成东泻,顿时成了一片汪洋大海。玉帝派大力士巨灵神开导河水。巨灵神左手托着华山的石壁,右脚蹬着首阳山的山根,使尽全身力气,大吼一声,两山开裂,百丈高的一般黄浪汹涌澎湃地从两山之间奔腾东流。如今,首阳山根留有巨灵神开山时的脚印;华山东峰崖壁上有五指分明的巨灵仙掌。华岳仙掌被世人公认为关中八景之首。唐朝著名诗人王维还写诗赞美“巨灵擘山”的功绩:“昔闻乾坤闭,造化生巨灵。右足踏方止,左和推削成。天地忽开坼,大河注东溟。遂为西峙岳,雄雄镇秦京。”

古代中国一直是个半神的文化,中国的山山水水绝大多数都与对佛道神的信仰有关。绝大多数山水都有道观或寺庙,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也只有这样的山才孕育着丰富的内涵,向人们展示引人入胜的神蕴。而道观或寺庙与修炼是紧密相连的。那时的人们相信只有通过修炼的方式才能修成道或佛。“华山”是个道场,整座山都被“道”覆盖着。而修道的最高境界莫过于“真人”,即“全真”。

整个华山的结构也颇有讲究,远看如“莲花”。“花”与“华”同音,此为华山的来历,有此一说。而“莲”是修炼界中的圣品。另外山体分为五峰,东西南北中五座山峰。中国古代有“五行”宇宙观之说,认为这个宇宙是由金、木、水、火、土构成。而方位与五行有一个对应关系,西方属金,北方属水,南方属火,东方属木,中央属土。所以山体与五行相配可谓独具匠心,这样看来华山还是个小世界呢。

华山山路奇险,景色秀丽,从山下玉泉院到南峰的最远处“全真崖”中间有许多景点与关隘。大体上有:青坷坪、回心石、千尺幢、百尺峡、擦耳崖、苍龙岭、老君犁沟、猢狲愁、金锁关、仙掌崖、镇岳宫、长空栈道、鹞子翻身、南天门、全真崖。

所经关隘由平而险而奇而玄。从山脚玉泉院到青坷坪一路上风光幽静,山谷青翠,鸟语花香。青柯坪以东才是真正爬山的开始,这里有一巨大的回心石,站在石上往上一看是危崖峭壁、突兀凌空的“千尺幢”。胆小者开始往回走,勇者才敢于向上攀登。千尺幢为华山第一道险要,两壁徒立,裂隙其间,石阶若登天云梯,铁索垂直生寒,抬头仰视,则天开一线,实在是练胆磨志的胜地;苍龙岭长约百余米,宽不足三尺,中突旁收,两侧绝壁千尺,仿佛在考验人们的意志。据说,唐代文学家韩愈在此畏险大哭投书求助,留下了苍龙岭上“韩退之投书”的胜迹。也难怪,那时登山都是施勾搭梯,骑岭而上。至于凌空架设的长空栈道,三面临空上凸下凹的 “鹞子翻身”,更是奇险无比。而在南峰远处,有一倒坎绝崖,上刻“全真崖”三字,每字三米见方,其字古朴刚劲,刻工精湛。此崖上不着天,下不着地,悬空向里,是谁又如何把这样的大字镌刻在崖壁上呢?古民间曾有“不是神仙谁能凿”之说,让人不得不信。

华山有许多“神仙”,在历代修炼人中尤以陈抟、郝大通、贺元希最为著名。宋朝《梅花诗》作者大名鼎鼎的易学大师邵康节是陈抟第四代传人。可见陈抟功力实不一般,他精于易学,不但有飞升功能,而且还有宿命通功能。他曾说:“华山高处是吾宫,出即凌空跨晓风;台榭不将金锁开,来时自有白云封。 ”历史记载:天下初扰,宋太祖之母肩挑太祖、太宗以避难。先生遇之,吟曰:“莫道当今无天子,却将天子上担挑。”;郝大通乃北七真之一,创立华山派。贺元希设长空栈道,悬空镌刻“全真崖”,当属其人。

修炼人要想达到“真人”的境界,一定要经过许多关隘。即便是“回心石”也是挡不住,树立正念,意志坚决,经“千尺幢”,越“苍龙岭”,过“金锁关”,走“长空栈道”,最后达到“全真崖”,成就道家的最高境界修成“真人”,就是这样一条路。《西游记》中的取经之路经过九九八十一难,最后修成正果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

当然在登山过程之中,也有许多使人产生正念的现象,从而增强修炼的决心。华山有四大迷。第一谜叫作“洞里瓮”;第二谜是说“仰天池”;第三谜是说“升表台”;第四谜在“全真崖”。

“洞里瓮”,洞中有一口巨大的瓮,这口瓮比洞口大得多,而又完整无缺,从未损坏过。那么,这口瓮是怎样放進来的泥?是先有瓮还是先有洞?

“仰天池”位于华山最高峰南峰的峰顶上,不过一米见方,深不盈尺。此池被道家称作太乙池。别看这池子不大,“神通”可大着哩。它久旱不涸,雨涝不溢,春夏秋冬,池水始终如一。在海拔2000余米的峰顶上,而且峰顶主要是坚硬无比的花岗石,池水是从何而来的呢?

“升表台”每到暮春三月,前来朝山的善男信女都到这里将表(指敬神用的黄色薄纸)撕成碎片扔下山去。在别处扔下的碎纸片会落下山去,可这里却恰恰相反,投下的纸片纷纷扬扬,不曾下落,却直向天空飘去,仿佛鬼使神差的一般,由此,人们才将这里叫作升表台。更为奇怪的是,当纸片漫天舞之时,总会有成群的燕子不知从何处飞来啄食纸屑,纸片越多,燕子也就越多,纸片越来越少,燕子也越来越少,直到纸片啄完,燕子也消失了。为什么在这里纸片不往下落,为什么会有燕子来啄食纸片,在如此之高的山上,燕子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这些迷都是摸得着,看得到的现实,并非虚幻。只有对神的正信才能破解开来,因为它们都超出了普通常人中的理论。所以登山寻道之人,见此就能增强他们修炼的信心。

其实“华山自古一条路”是给人指明了一条应该走的路,就是修炼的路。这条路从起点“青坷坪”到终点“全真崖”,它是对生命归真的一种暗示,只有通过修炼的方式才能修成“真人”的一种暗示。这条路虽然艰难曲折,但乐趣与希望同在。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新一期特刊已经发表
请荣誉会员登陆下载
donate
更多会员专刊
更多专题
今日重点文章
更多重点文章
72小时热门排行
更多热门排行
热门标签
更多专栏作家
最新文章
更多最新文章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