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圈越来越像“愚乐”圈

作者:童大焕 发表:2006-12-27 03:54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如今的学界越来越像娱乐圈——不,是“愚乐”圈,以愚民与自愚为乐的圈。除了年复一年耗费不菲的现代化(程度)研究,2006年又冒出两大“新气象”:一是由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吴友富教授领衔,重新建构中国国家形象的课题,被列入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若课题完成,龙作为中华民族传统形象的地位有可能被颠覆;二是圣诞前夕,国内十所名校的十位在读博士生联名呼吁抵制圣诞节,“走出文化集体无意识,挺立中国文化主体性”。

关于圣诞节,我认为某网站的判断最准确:“在全球化和商业社会的背景下,中国要不要抵制圣诞节也许是一个伪命题。中国的圣诞节不仅违背了《圣经》意义上的纪念耶稣诞生的原意,也远离了19世纪的情感化的意义,剩下的只有赤裸裸的消费主义。”在这种情形下,十位博士生的联合呼吁,基本上也是无的放矢,与盲人骑瞎马何异?

当然,如果你以普通公民的身份去呼吁,去陈情,那是你的权利和自由,就像孩子们爱赶圣诞节的热闹,喜欢圣诞节的礼物;就像商家爱借圣诞节或是中秋节狠赚一笔,只要不违法,别人无权干涉。问题是你以博士生的名义联名,那就耐人寻味了。

发出倡议的十博士生名单是:南京大学刘聪、中国政法大学刘冰雪、清华大学张连文、中国人民大学杨名、武汉大学陈乔见、北京大学周锋利、中国科学院孟欣、南开大学孟志国、中山大学范碧鸿、北京师范大学赵瑞奇。一位署名“激情老道”的网友毫不留情地质问:这名牌大学的十博士,是如何“联合”起来的?这个大问题中,包括几个小问题:1、为什么是十博士不是十一博士或九博士? 2、为什么只有博士,没有硕士、学士? 3、为什么都是所谓名牌大学没有“一般”高校的博士? 4、为什么一个学校恰恰都只有一位博士? 5、他们在联合之前相识吗?联合是谁提议的,又是如何达成的? 相隔千里,十所名牌高校怎么会刚好都有一位博士加入到“联合”的行列?

十博士是因为“信念”相同而“联合”倡议的;但是,有如此信念者,恰好是十所学校的各一名博士。其中的关节若交代不清,众人也如“老道”般“下作”,把你们当做露大腿的美女,就怪不得大伙。

而我感兴趣的是,现在的院士、博导、教授、博士、博士生,怎么尽在一些鸡毛蒜皮的伪问题虚问题上兴师动众、兴风作浪,而对于国计民生的真问题、对于科学的真问题却连基本提出问题的能力和勇气都没有!所以我说,学术圈越来越像娱乐圈——不,“愚乐”圈,以愚民与自愚为乐的圈。

学术是干什么的?学术是要触摸时代的痛感神经,让时代随之清醒起来、兴奋起来的,而不是只会给时代挠痒痒,让时代昏昏欲睡的!如果学界不能在时代面前保持清醒,而只会一味地投机钻营、撒娇、挠痒痒以沽名钓誉,那是学界的耻辱,时代的堕落与悲哀。(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