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妃,即清高宗弘历之容妃。有关香妃的传说,多不胜数,其实,香妃并非“封号”,而是“传称”或“人称”。人们传说她身上有浓郁的沙枣花香,故叫她为“香妃”,皇帝并没有正式封她为香妃。
香妃(一七三五年~一七八八年),原名叫买木热.爱木孜,是阿里和卓女,新疆喀什维吾尔族人。她是在乾隆二十五年进宫的。
有关香妃,正史记载得很少。在《清史稿》后妃传中,只有二十六个字。但她的传说却甚多,其中有宫闱传闻,有民间故事,今日还有好些“影视戏说”。就连著名的史学家黎东方先生,在《细说清朝》(以下简称《细说》)的“香妃”文中,也用了四节讲香妃传说,例如“香妃进宫后,誓不从乾隆”等等。
对于香妃传说,此处不能一一赘述,只能择其要者,括概成四个问题说说。
一、香妃是如何进宫的?
《细说》在“大小和卓”中说,是兆惠把香妃“捆了”,“作为清军的战利品”,送给乾隆的。可是成一等人著作的《丝绸之路漫记》(以下简称《丝路》)中,却说,是“香妃因家族有功而被召进京”,又“奉召入宫”的。
事实真相若何?刘正寅等人在《西域和卓家族研究》一书,为回答上述问题,提供了关键资料。
在此摘录几个要点:第一,香妃五叔额色尹、堂兄玛穆特和哥哥图尔都,在乾隆二十三年就与发动叛乱的大小和卓兄弟“决裂”了,他们“不愿从乱”;
第二,乾隆二十四年,清将兆惠再次出兵征讨叶尔羌地方叛军时,兆惠在这年致书邀额色尹等“因令随营”,额部听从,并“领兵协助”,主动出击叛军,且“剿杀甚众”;
第三,乾隆有旨,要兆惠对老百姓要“姑从宽释”,此时兆惠又怎能会去“抓捆”香妃?
又据《清实录》载:兆惠等于乾隆二十四年庚午九月十三奏,“谕军机大臣”,报告“额色尹等”进攻叛军“剿杀甚众”的情况。不久,乾隆便封额色尹为“辅国公”,图尔都也封了官,香妃也随兄进了京。三年后,图尔都袭“辅国公”爵。
香妃乃美人一个,姿色超群,一七六○年便应召入了宫,做了“贵人”,时年二十六岁。
上述所有资料表明,香妃入宫,是属“和亲”性质,是应召入宫;而非当作战争胜利品,捆绑进宫的。
二、香妃与乾隆相处如何?
按《细说》中传说,乾隆与香妃是水火不相容的,其中有言,香妃入宫后,“始终郁郁不乐,而且身藏利器,叫乾隆不敢亲近”,“誓不从乾隆”。
如果香妃真的如此的话,按照乾隆性格,至少也会将她打入冷宫,怎能与她相伴到二十八年!
历史资料表明,他们是相爱的、和谐的。
乾隆对香妃可谓宠爱有加,他为香妃新建了“宝月楼”,香妃信回教,乾隆就在宝月楼附近建了个回教堂,供她祈祷礼拜,还常赐伊斯兰式“御膳”,让她生活舒舒服服的。
在封号上,也能见“宠”。一七六○年香妃刚进宫,便被封为“和贵人”,次年就改封为“容嫔”,八年后又加封为“容妃”。先后两次封号中都有个“容”字,可见香妃之“容”,在乾隆心目中的重要位置。如果他俩是水火不相容的话,香妃能得到乾隆这般恩宠吗?
三、香妃是被绞死的?
《细说》“香妃”一文中,“传说”是乾隆的母亲“孝圣宪皇后”,在一年的“夏至节”,把香妃“绞死”。
近翻《清史稿》列传一“后妃”,上面明明写着,“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于“乾隆四十二年正月庚,崩,年八十六。”而香妃却是在乾隆五十三年才“薨”,晚死了十一年。那钮祜禄氏怎能“绞死”香妃?
四、香妃葬在何处?
至少有三说。一说葬在北京陶然亭旁。那里的“香冢”就是“香妃墓”;二说香妃死后,遗体运回了新疆,葬在喀什。三说,葬在河北清东陵“裕妃园”中。
关于香妃葬在清东陵“裕妃园”,《丝路》上“香妃故事”一文,有个可信的说明。它说香妃是葬在清东陵的裕妃园寝内,并说有文物工作者,“最近”,对香妃墓作了一次“深入地宫考察”,他们除了看到香妃的骨骸、发辫、衣服残片外,还在棺木上看到用阿拉伯金字写上“以真主的名义”等字,这完全符合香妃生前信奉伊斯兰教的实际。
我另外在《辞海》“容妃”一词下,看到“容妃墓在清东陵裕陵妃园寝(纯惠皇贵妃园寝)中”。
综观上述几点,我们对香妃其人、其传说,也就有了个大概的、比较正确的了解了。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