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院校纷纷改名,考生家长“心惊肉跳”

发表:2006-05-12 00:46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高考将近,不少考生和家长开始研究如何填报志愿。最近,有网友发布了他整理的全国各地近百所院校的改名实录,并配上了嬉笑怒骂的评点。
  
据《羊城晚报》报道,某高三学生家长张女士在研究这份“大全”后,自称“心惊肉跳”,同时表示这本《全国院校改名大全》挺管用,最重要一点是能“验明原身”。
  
改名之风由来已久,远的不说,单说文革期间,为了表达革命热情,名字改为“卫东”、“卫红”,地名改为“红旗路”、“曙光村”的不计其数。近年来,各地院校纷纷改名,你改我改大家改,结果是行业院校一个个变成了“科技大学”、“理工大学”,地市院校冠上了一省甚至地域性(如华东、华北)名字,学院纷纷升格为大学。对于改名,报道中称有专家认为,其寄托了教育者的良好愿望,从心理上和客观上应当予以理解,一个有利的名字意味着有可能争取到更多的社会资源。
  
但在大多数百姓眼里,“长了一张名校脸”的越来越多,不知道在什么地方的大学越来越多,看不出学校学科性质和特色的越来越多,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孩子就怕入错墙(院校)”,面对如此真假难辩、良莠不齐的大学阵容,孩子及家长怎能不惊呼“心惊肉跳”?
  
从某种意义上讲,部分院校热衷改名暴露了部分院校浮躁盲目、急功近利的心态,也对高等教育的正常发展带来深远的负面影响。所谓“假作真时真亦假”,满世界都是“科技大学”了,真正的高水平“科技大学”也就必然被遮住阳光,甚至被淹没。以至于考生们在填报志愿时,就像是在趟“地雷阵”,不得不仔细辨认一番改名院校的“前身”,以防上了“疑似名牌”的当。
  
  大学不断变脸,或许能带来某些眼前的利益。比如忽悠来一些不明真相的学生,多拉一些科研经费,最不济也能给自己挣点脸面,就像穿假名牌也能平添几份气宇轩昂一样。但从根本上讲,靠“变脸”求“富贵”,毕竟是痴人说梦。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报道中不更有专家说了,把更多的精力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上才是正途。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