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贫乏 中国女性第三次单身潮来临

发表:2006-03-08 05:18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目前,单身职业女性的比例升高已成为一种普遍趋势。今天是“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让我们关注一下单身职业女性这个群体。对她们来说,单身是洒脱还是无奈?是清醒还是迷茫?近日,北京晨报与新浪联合调查了适婚单身职业女性的生活状态,共同解读当代职业女性的单身困境。

北京晨报调查

五成人择偶重情不重财 单身原因 逾六成人找不到适婚者

●调查结果

5%的人选择不结婚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4000多名接受调查的适婚单身职业女性中,表示“希望30岁以前就结婚”的占57.39%,表示“不结婚”的仅占5%。

为什么渴望结婚却单身?有66.47%的女性表示,是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对象”;表示因“喜欢单身,无拘无束”和“不相信一成不变的爱情和婚姻”而单身的女性各占12.04%和12.74%;仅有5.03%的女性表示“工作压力大,没时间恋爱”而单身。

●单身自白

单身是一种无奈

讲述人:小梅,网站编辑,34岁

我觉得很少会有哪个女人是真正不愿意结婚的,她们单身,是因为她们不得不单身,根本就找不到合适结婚的人,而不是人们所认为的那样,是因为择偶条件太高,或者是喜欢时髦,觉得单身生活潇洒,或者是因为工作太忙没时间恋爱之类的。其实只要能找到合适的人,我原本最希望30岁之前就能结婚的,现在看来,我希望35岁之前能嫁掉。

择偶条件 逾五成人首选“情投意合”

●调查结果

经济实力仍是择偶重点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坚持择偶要“有感觉”的单身女性还真不少。在回答“择偶最看重什么”时, 54.46%的女性首选“只要情投意合,有感觉”;其次是“对方一定要有房,有一定经济实力,有事业”,占37.48%;仅有3%表示看重“对方的家庭状况”;1.13%表示“对方一定要长得好看,可以让姐妹们羡慕”。

●单身自白

择偶首先要“有感觉”

讲述人:Tracy,外企员工,29岁

我择偶的条件并不高,这个人不需要太好看,不需要太有钱,但一定要“有感觉”。但具体是什么感觉,我也很难说清楚。有很多朋友都嘲笑我不现实,说我都奔三张(快三十岁)的人了,还看重什么感觉。可是对我来说,如果没感觉,那结婚不就完全成了一个形式?

单身压力 近七成人缺少社交活动

●调查结果

最大压力来自孤独

对于适龄结婚却单身的女性来说,最大的压力是什么?调查显示,34.97%的女性表示,单身最大压力来自“孤独,没有安全感”。其次是“父母和亲戚朋友的询问和催促”,占31.46%;还有25.9%的女性表示最大压力是“红颜易老,担心年龄越来越大”。

此外,随着身边的朋友一个个结婚,不少单身女性的社交圈子越来越小。调查表示,有近七成的单身女性假日选择独自在家、独自逛街郊游或工作,选择和朋友聚会聊天的人只有26.24%。

●单身自白

朋友圈子开始变小

讲述人:红蕾,公务员,30岁

我对“孤独,没有安全感”深有同感。节假日看到别人成双成对,就越发觉得自己很孤单;随着朋友陆陆续续结婚,自己渐渐发现融不进去她们的圈子,朋友圈就开始变小,而自己也慢慢就不喜欢凑热闹。

现在休息日,我大多都呆在家看碟、洗衣服、整理一些杂务。虽然呆在家很舒服,但偶尔也会心慌,好像世界忽然就剩下自己了,我都担心我会不会就这样静静地老去。

性生活 近五成人对性“随缘”

●调查结果

半数人不拒绝婚前有性

调查显示,对待性,48.1%接受调查的女性表示“随缘,无所谓”;20.31%表示“结婚前坚决不发生性关系”;表示“可以有长期性伙伴”的占18.53%。

●单身自白

不会为“他”守贞节

讲述人:李非,美容师,27岁

随缘不是乱来,而是说,不一定坚持非到结婚才与异性发生性关系。该发生的时候就让它发生,无所谓。不过,这是以自己心甘情愿、爱惜自己为前提的。我无法预料哪一天才会遇见自己要嫁的那个人,所以我不会去等,去为他守贞节,那太虚无缥缈了。

社会既然对男人婚前性行为很宽容,就应该给予女性同样的宽容。我觉得最重要的是,遵从自己的感受,遵从自己的需要,才是爱惜自己。

消费方式 逾三成人攒钱为买房

●调查结果

15%攒钱给自己充电

“单身女性更愿意如何消费?”30.35%的女性表示“攒钱买房子”,超过了“买衣服和美容” (仅占30.02%)。此外,“职业充电”和“业余玩乐”分别约占15%。

●单身自白

有房才能进退两易

讲述人:洋洋,32岁,自由撰稿人

买房子可以结束租房的漂泊感,还可以填补单身安全感的缺失。我给一些杂志社投稿,每月收入能有四五千元,能攒多少就尽力攒下来,虽然离买房遥遥不可及,但我要努力攒够房贷的首付,到时候买个一居,就有了自己的根据地。

等有一天找到可以嫁的人,如果对方有房,这个小房子就可以出租或者让父母过来住,如果对方没有房,也可以考虑先住这个小的,然后再一起攒钱买大一点的。

但是单身买房也比较麻烦,听朋友说,男人大多都不喜欢娶有房的女人,不知道是什么心理作怪。若是果然如此,那我攒钱买房岂不是更嫁不出去了?

寻找男友 近三成人热衷一见钟情

●调查结果

九成人拒绝婚介

“你希望怎样找到可以结婚的人?”调查显示,单身女性仍热衷“一见钟情”,占29.23%,其次是“一起共事的人”占20.66%;“亲戚朋友介绍”占20.1%;而选择“通过婚介”的则仅占0.75%。

●单身自白

40岁前相信一见钟情

讲述人:慧慧,导游,28岁

可能等我到了40岁,我就不会再渴望一见钟情了。渴望与一位男士一见钟情,然后嫁给他,这是每个女人的浪漫天性。可能现在不论男人还是女人面临的诱惑都太多,不再像以前的男女那样见世面少,所以一见钟情其实很难发生了。但是我愿意挑战,挑战的年限是40岁。

一起共事的人,很容易产生一种亲切感,但那似乎不是爱情,因为我觉得工作状态中的男人可敬,但不可爱。大概在男人眼里,女同事也是如此。所以,我不太可能嫁给一个“一同共事的人。”

权威解读

中国第三次单身潮来临

某高科技公司共有员工800人,其中700人没有结婚。

北京某报社一个采访部门的女性记者和编辑近20人,已婚者只有两名。

有关专家指出,我国第三次单身潮正来临。

一份人口普查的数据称,目前北京和上海两地的单身男女已经冲破百万之众。而在1990年,北京30岁至50岁单身人数约为10万人。

诙谐的北京人用“北大荒”这个词来称呼北京单身女性这个特定的群体:“北”,生活在北京的;“大”,大龄女青年;“荒”,没有结婚、身边没有固定异性朋友,用北京话说身边“荒”着的。

第一次单身潮出现在上世纪50年代。动乱年代,很多人无暇顾及个人问题。1950年5月,中国第一部《婚姻法》颁布,随之而来的是波及全国的离婚潮。

上世纪70年代末,第二次单身潮来袭。“文革”结束后,大批“知识青年”返城,城市里迅速聚集起一批大龄单身青年,其中主要的还是女性。因为很多男知青在下乡时接受了当地的女青年,恋爱成家。可从大城市来的女青年却很难接受当地的男青年,宁肯单身也不愿“下嫁”。

相对于前两次“单身潮”,没有人再把如今的“单身问题”称为一种危机,更没有政府组织专门为如今的单身男女来“解决问题”。如今单身潮的主角是这样的一群人,他们二十八岁到三十八岁,收入颇丰,工作繁忙,有情趣、有期待。单身,越来越成为个人的一种价值取向,一种生活选择,而并不是“自身条件困难”。

与中国大城市的白领相比,中国广大中小城市青年的婚恋并没有酿成所谓的婚恋危机。在那里,人们的生活和竞争压力更小,他们过惯了稳定的生活,自然希望有一个家庭来让自己的生活更为规律,而他们相对来说要面对的诱惑也更少,他们的个人目标不会像大城市的青年那样,有时候看起来有些虚无,而是更为实际一些。

农村女性

加入“单身大军”

除了城市中单身女性越来越多,王金铃还表示,目前,农村女性也加入了“单身大军”。另据调查,农村流动女性主要是进城打工的女性,在25岁以上有1/5未婚,其中近一半没有男朋友。46%的流动农村女性表示“知音难觅”,31.4%的人表示自己“感情不稳定”。

同居引发“亲密关系暴力”

调查显示,一半的单身女性不排除婚前性行为的可能性。专家表示,很多单身女性存在着有“亲密关系”的状态,在她们当中,“家庭”暴力问题同样存在。

中国公安大学副教授荣伟毅告诉记者,目前,婚前同居现象越来越普遍,“暴力”问题在这部分群体中大量出现,女性同样处在忍受男友暴力的状态中。但目前,对于这部分“单身女性”缺少法律保护。“国外称这种问题为‘亲密关系暴力’,我们学者正在呼吁给这些‘单身女性’以保护。”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