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是中美纺织战大赢家 薄熙来怎么下台?

发表:2005-11-12 08:31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亚洲时报Emad Mekay撰文/11月8日,中国商务部部长薄熙来和美国贸易代表波特曼(Robert Portman)在伦敦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美利坚合众国政府关于纺织品和服装贸易的谅解备忘录》。至此,中美双方经过七轮磋商最终就纺织品问题达成协定。

波特曼说:“这份协定既可确保贸易的稳定,又可控制贸易的增长幅度。这已经极大地满足了国内纺织品制造商和零售商的要求,因为他们深知为不可预见的未来发展制定计划很困难。”薄熙来也表达了同样看法。他在中美联合记者招待会上表示:“在纺织品上达成一致,为双方的业界创造了可预见的、稳定的贸易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讲,该协议达到了双赢。”实际上可以显然地看出,美国是中美纺织战大赢家,薄熙来的所谓“双赢”不过是为自己没能真正达成一个对中国有利的协议找个台阶下。

今年1月1日,全球正式取消纺织品贸易配额。这本来是中国具有优势的纺织品大步走向世界的良机。但中国加入WTO报告书中的“一条尾巴”,却让其纺织品在走向全球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大不小的麻烦。中国加入WTO报告书的“242段条款”规定:直到2008年12月31日,进口方可在认定中国出口的纺织品产生 “市场扰乱”的情况下,对中国已经取消配额限制的产品重新施行数量限制。今年5月,美国以“今年以来中国纺织品出口美国剧增、扰乱美国市场”为由,对中国棉制裤子、棉制针织衬衫、内衣、化纤制裤子、化纤制针织衬衫、男式梭织衬衫和精梳棉纱等7种纺织品实施限制。同时,美国政府还对中国的合成纤维布、套衫、毛制裤子、针织布、胸衣和晨浴衣等6种产品进行设限调查。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狼烟四起”。中国在今年前5个月出口到美国的服装增至8亿件(套),造成美国19间纺织企业倒闭,导致2.6万人失业。美国纺织团体协会(National Council of Textile Organizations)认为,中国应对此负责。美国政府指责,中国政府给予其纺织、服装企业高补贴,使其利用低价优势击垮了来自孟加拉、印度的竞争对手;同时它们抱怨,美中贸易不平衡全是中国的错,并不时以采取报复性贸易措施相威胁。它们认为,中国给制造业的补贴过高,属于不正当的贸易手段,对美国工人的就业造成冲击;而且,中国的农业、服务业并未完全开放,外资要想进入仍很困难。此外,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依然差强人意。美中贸易赤字去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1,620亿美元,布希政府正绞尽脑汁思考着有效的“减赤”方法。

中美纺织品问题非常棘手,但双方此番达成一致,一定程度上推动着两国贸易走向正常化。薄熙来说:“我们并不指望通过一次成功的谈判就能化解中美之间的贸易问题,但也不希望因为一宗贸易纠纷,就阻滞了双方经贸合作的进程。”纺织品涉及到中国近1900万人的直接就业及2000万相关行业人员的生计,其中大多数属于低收入人群,因此纺织业在中国是关乎社会稳定的高度敏感行业。

根据签署的备忘录,中美两国在协议期内对中国向美国出口的棉裤等21类产品实施数量管理,其中包括11个类别服装产品和10个类别纺织品,其中16个类别为2005年一体化产品,5个类别为 2002年以前一体化产品。按双方约定,该协议将于2006年1月1日正式生效,于2008年12月31日终止。协议涉及的中国对美纺织品和服装的出口 2006年的增长率为10-15%,基数基本上是2005年美国从中国的实际进口量。而2007年和2008年的出口增长率分别为12.5-16%和15 -17%,基数均为上一年度全年协定量。

对美国的制造商来讲,这份协议绝对是个胜利,因为协议大大限制了中国输往美国市场的服装、纺织品数量。要知道,与2004年相比,协定中涵盖的产品已平均激增了115%,其中服装增长了 185%,纺织品为44%;而棉制裤子、棉制针织衬衫、合成纤维等产品增长甚至达到1,000%。

从6月17日的第一轮正式磋商开始,中美两国就纺织品问题进行了三个多月的谈判。当中美纺织品第七轮磋商10月30日至11月1日在华盛顿进行时,中美双方就中国输美的袜类产品达成了一项协定。该协议将准许美国政府对中国的“核心”服装产品实施远比中国入世承诺更严格的配额,前提是必须有其国内企业的正式投诉。这些“核心”服装产品包括棉制针织衬衫、男式梭织衬衫、棉制裤子、内衣、内裤等。

美国贸易代表称,该协议涵盖范围广,又有着三年缓冲期,将为中国、美国,甚至其他各国的企业营造稳定的贸易环境。若目前出口过大,中国可以“借用”明年的配额。另外,新协议明年元旦才开始实施,为进口商和零售商提供了一个应对期。

但中国官员表示,美国和中国的经济差距很大(美国的人均GDP和人均收入是中国的40倍),谈判本应取得更好的结果。薄熙来说:“如果我们的纺织企业不能实现合理的出口,很多工人将失去工作,这远比美国的人数要多。波特曼先生最后表现出一定的灵活性,但还不够,按理应该让中国的纺织品完全享受2005年1 月1日以后全球纺织品一体化的待遇。”

虽然纺织品谈判达成协议,受到两国业界的欢迎,但中国厂商的反应却没有预想般的热烈。在他们看来,同自由贸易环境下的纺织品贸易增长率相比,协定规定的增长率太低。

波特曼承认:“老实说,这份协议对美国工人是个利好消息。”美国制造商贸易行动联盟(American Manufacturing Trade Action Coalition,纺织业行业组织)的执行董事奥古斯汀•坦蒂洛(Augustine Tantillo)称:“这是美国纺织、服装工人的胜利。协定朝着纠正中国的不公平贸易措施、调整其混乱的纺织品贸易的方向迈出了必要的一步。”

美国纺织团体协会主席詹姆斯•切斯纳特(James Chesnutt)说:“在该协议下,中国纺织品在未来三年都不可能大量涌入美国市场;美国业界清楚地知道这一点。”同时,他表示:“中国纺织品的威胁并未解除,而只是被拖延。”北卡罗来纳大学(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战略管理学及纺织品和服装营销学教授彼得•肯达夫(Peter Kilduff)赞成这个观点,称:“这就是气球效应。按下去一处,必有另一处会鼓出来。”

一些中国纺织品制造商计画将生产转向东南亚国家,以避开配额限制。广东省一服装出口企业的销售经理说:“粥少僧多,配额难求。我们同东南亚一些国家展开合作,已有一段时间。”

该协议将带来什么实际影响,中国的很多业内人士都还不肯定。浙江伟达制衣有限公司(Weida Garments)的经理说:“这份协议对我们来讲,是好消息,因为它消除了买家们的长期疑虑。”不过,他表示还没有看到协定的具体内容。而江苏苏豪国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Soho International)的总经理则担心服装业的未来发展仍会遭遇美国的限制。“协定规定,对协定外的产品,美方将克制使用242段条款。但以后的实际情况,谁都不好说。”

中国观察家认为,协议有助于消除贸易的不确定性。江苏红豆集团(Hongdou Group)的高级官员杨顺成(音译)说:“企业最怕的就是政策不明确。这份协议至少让中国的制造商与出口商了解到具体的允许出口数字及增长率。”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