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市场红周刊头条:谁抄到了千点底

发表:2005-06-13 07:31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编者按:这是一个非常具有戏剧性的一周。投资者现在至少能够稍许喘口气,静下心来考虑一下8.21%的巨量长阳,是“大隐隐于市的资金所为”,还仅仅是“以短线差价基础上的做多联盟暂时形成的合力”?是“掀开了新一轮大牛市的序幕”,还仅仅是“一次逃命行情”?正反方的激烈交锋反映出当前市场复杂的矛盾心态,但或许只有“英雄不问出处,能否达成共识”,才真正决定了“6·8”井喷行情的持续力度和高度。

  ·市场追踪· 一个“支点”就撬动了“地球”?

  虽然23期《红周刊》记者已经注意到《A股市场清冷异常,场外资金伺机而动》,但此番行情来势之迅猛,几乎是“一日定乾坤”。

  巨量资金手法强悍

  “资金量很大,手法非常凶悍。”这是受访者的普遍感触。

  从基金仓位普遍较重、库存弹药有限的情况看,排除了基金主导的可能。而券商已整体处于弱市,近日虽有消息称少数创新试点券商将获得央行低息贷款,但主导这场千点反击的可能性还是微乎其微。

  大量资金强攻为数众多的大盘股,显然是经过了精心的策划。排除了基金与券商,还有谁可能具备这样的实力呢?

  “国”字号配合利好出击?

  一种较为普遍的看法是:“国”字号背景或者与政策关联度较大的资金。

  近日可谓是利好云集:3日,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上海市上市公司工作会议中,明确了股权分置“肯定要给流通股股东好处”;7日,银行号基金公司获准设立、上市公司回购社会公众股相关文件的征求意见稿发布等一系列利好,先从消除投资者对股权分置的疑虑、恢复市场信心入手,再从资金上给出系列政策,为市场注入增量资金。

  “能如此密切地配合政策利好出台发起这轮行情,极可能是‘国’字号背景或者与政策关联度较大的资金。”一供职于某大型券商资产管理总部的人士如此说道。

  认同该说法的人为数不少。而对其发起强攻的21只个股,有人猜测为“第二批可能试点的公司”。

  金融大鳄横扫廉价筹码?

  另一种比较普遍的看法是:热钱利用技术面、心理面的千点大底发起强攻,迅速收集廉价筹码并激活市场人气。

  “正如阿基米德所说,‘给我一个支点,就能撬动整个地球’。”广发基金投资总监朱平说道,而这个支点就是1000点。此前市场是以非理性恐慌下跌的方式逼向1000点大关的,跌得人心惶惶,既无视沪深300指数放之全球也不高的13倍平均市盈率(6月6日),也忽略了如钢铁等行业较海外市场偏低的市盈率,悲观地看到800点甚至700点。

  “大家都认为是底的时候肯定不是底,”鑫鼎盛董事长林劲说道,只有极少有人认为是底的1000点可能就真成了底。”

  能够充分利用这个支点的,必是具有很强专业性的资金。这股资金有可能来自海外的“热钱”;也有可能来自国内,如坊间传言的千亿江浙资金等。但不管来自何方,其魄力与手法都表明,这股资金具备金融大鳄的水准,是市场的热钱。

  “以12只个股高开引起市场关注,以涨停横扫所有的抛盘收集筹码,这种趁市场还没反应过来迅速收集大量筹码的方式,我们以前也用到过,而且事后来看,比慢慢收集来得划算,”一位业绩不错的基金经理说道,因为“慢慢收集一是耗时长,二是容易被市场察觉。”

  行情具备可操作性

  据《红周刊》了解,这波行情除了主导者,场内外也有一些机构与个人在参与。早在5月13日,深国投赤子之心(中国)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就迅速将仓位由55%加至满仓,某大型综合券商也早已制定了“1001点满仓”的操作计划。

  除此之外,判断千点附近有可操作价值的投资者也不少。资深市场分析人士古禅先生在6月6日的《广州日报》证券版中就估计到“1000点即使失去,也有机会重得。”因为“不少老股民有抄过历史大底的经验,‘赌’的是决策层不会让股市关门,最后总要行政干预。”

  营业部的确也有不少“买些股票纪念千点”的老股民,尽管在6月6日当天买入时还有些显得悲壮,但8日的大涨还是让他们感到当初承担的风险还是物有所值。此外,也有积极关注股市的房地产等外围游资踊跃介入,但这些资金来得快,一旦感觉风向不对,溜得也会很快。

  不管主导者是“国”字号资金还是“大鳄”级资金,他们的作用是在极限位置擦燃一根火柴,聚拢起市场散淡的人气。已经满仓的赤子之心基金总经理赵丹阳相信,“目前大盘进入筑底阶段,未来三个月内将有大牛市产生。”

  在熊市氛围依然浓郁的当下,说大牛市似乎还有些尚早,不过即便保守者也认为,这波行情可以上涨二三百点。他们认为,眼下除了看第二批股权分置试点的支付对价大小,还要看后续有什么样的政策利好出台,才能真正决定行情的高度。

  ·数据解构· 火热长阳后的冷思考

  ■本刊记者孙庭阳

  虽然当天火火的行情给低迷许久的股市注入了一剂兴奋剂,但投资者对后续行情仍要进行冷静的分析。

  成交量放大不够

  从2001年6月之后,沪深两市单日上涨超过5%的日子共有6次(见表1),从成交额绝对数、较前5日放大倍数、涨幅前50只股票和后50只的成交额比率看,“6·8”长阳和2003年1月14日的长阳都比较接近,下文简称为本次和上次。比较两次行情的异同,对于判断后市走向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本次沪市成交190亿元,两市共成交305亿元,占前一日沪深两市流通市值的3.15%;上次上证综指涨幅5.81%,沪深两市共成交345亿元,占前一日流通市值的2.76%。本次成交额放大数量低于指数涨幅增加数,显示出在上证综指1000点附近投资者的惜售心理,看多者只好用拉高价格、吸引卖盘的方法买入股票。

  统计发现,本次上涨和放量的股票几乎集中在一起,成交前50名的股票占市场成交总数的56.81%,仅次于2005年2月2日的58.67%,可是上涨前50名成交额却是上涨后50名的9倍,是2001年之后日均上涨5%以上倍数最大的一次,资金的追涨行为更加明显。

  权重股再次被重用

  中国石化占上证综指权重的10.92%,是沪市第一权重股,股价每涨跌0.1元,将会影响上证综指造成3.5个点。本次上证综指上涨85个点,其中中国石化“贡献”的点位就达11.72点,本次行情中包括宝钢股份在内的前十大权重股对上证综指涨幅的贡献达27.93点。

  由此看来,本次行情中,做多力量为了让指数走出漂亮的上涨形态,以拉抬指标股的做法来激起市场的热情。不过,上次两市有17.49%的股票涨幅超过上证综指,本次涨幅超过上证的股票数量占到34%,从权重股对行情的影响程度看,本次行情不及上次。

  仍处于熊市通道中

  虽然上证综指在6月8日上涨了8.21%,6月9日续涨1.39%,市场人气已经被激活。但其它指数的疲态尽显。深成指6月9日仅上涨0.5%,作为市场上蓝筹股代表的上证50微涨0.84%。上次上证长阳之后指数续涨了10%,如果按此估算,上证指数在1226点将会是一个重要的阻力位。

  如果要突破2004年4月6日的1496点强阻力,以6月9日的上证点位计算,涨幅要达到32%。也许到那时我们才有可能判断牛市是否真正来临。

  观点交锋之一

  “大隐”之作V S多方合力

  交锋双方

  正方:大时代投资汪贻文

  反方:北京证券研发中心吴琪

  正方观点:

  大隐隐于市!是什么人抄到了世纪大底?探询这个线索的要点,还是在中国石化──这个A股市场中权重最大的品种上。正是它在2005年6月7日收市前一分钟的异动揭开了本次反攻的帷幕。

  中国石化的异动,其实是从5月12日开始的,当时打破原先的横向抵抗格局的两笔2万手的抛单,将该股的形态彻底破坏,随后在5月16日尾市回拉、5月 19日的放量反复,都看出其中有机构博弈的踪迹。不管如何,此番场内资金之间的较量,短期的结局是空方获胜,这才有了中国石化随后从3.80元以上快速回落到3.20元的运行轨迹。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有新的增量试盘动作,而动作的要点就在于6月7日尾市刻意向下的3万手在低位交换。随着这个交换的完成,可以推断,短期的空方持仓基本告罄,这也为其在6月8日的大反攻扫除了最后的障碍。

  中国石化是“千点保卫战”的一个缩影,其实在众多的基金重仓品种上都出现了类似的角逐行为。如长江电力、华电国际、宝钢股份等。

  对于6月8日早盘12家公司集合竞价以带量涨停开盘的行为,显然不是一种以盈利为目标的操作形式。不过,在其主动操作痕迹很强的公司流通股结构中,我们看出社保基金的持仓十分明显。如浙江龙盛中的社保104、105组合、浦发银行社保111组合和山东基建中的社保104、101组合等。

  从中小资金不能左右的权重股入手,不以小利为目标,这样的资金的量级与背景及操作的娴熟程度,不排除带有稳定市场的政策性背景。

  综合而言,市场已经开始一种建设性的回暖,这种难得的机会,是靠先知先觉的人率先行动铸就的,是靠同步觉醒的人推波助澜的,而不是靠后知后觉的人推测出来的。我们谈论谁在这个位置动作,谁会抄到千点大底,其实还是一种局外的姿态。直面现在的A股市场,坐而论道不如身体力行!

  反方观点:

  首先,我们认为,多方合力推动股指反弹。统计6月6日到6月9日股指反弹力度最大的4个交易日里的个股表现,可以对本次主要做多资金有一个较为清晰的判断。这一时间段涨幅超过20%的股票总计达到55只。其中基金、游资、券商为其流通股第一大股东的股票只数分别为21、18、1,总计50只,占所占样本股的90.91%。可见,基金、游资以及券商是本轮行情的主要做多力量。

  第二,利益联盟难以持久。随着股指的进一步反弹,建立在以短线差价为基础本身就呈松散型的利益联盟,在各自的利益面前很难形成永久性联盟。

  这首先是因为在解决股权分置背景下,刚刚建立起来的以上市公司业绩同步增长、低市盈率为主要投资标的估值体系面临较大的短期不确定性。其次,在流通股与非流通股的对话过程中,从市场行为学的角度看,非流通股股东让利的底线是自己不受损失,虽然不排除个别公司出现特例,但手中持有股票的种类越多,则面临补偿不足的风险越大,可见,基金缺乏持续做多的基础。此外,从基金的仓位情况看,其剩余资金也并不宽余。

  而对于游资而言,其一贯的短期投机性风格在市场整个系统性风险尚未完全释放的前提下,显然不会成为一个坚定的做多者。

  第三,机会将在解决股权分置模式日益成熟后产生。脆弱的做多联盟在反弹初期可能是非常有效的,但其后续做多的持续动能显然值得怀疑。笔者认为,在试点成果还没有经过市场检验形成相对统一的共识之前,市场的整体运行格局很难会因为一两次反弹而得到根本性改变。

  对于短线投资者而言,信托公司及财务公司重仓股如华电国际、北海国发等个股可重点关注。

  观点交锋之二

  历史大底V S逃命行情

  交锋双方

  正方:山东神光金融研究所李金龙

  反方:华东师范大学企业与经济发展研究所所长李志林(忠言)博士

  正方观点:

  尽管股权分置改革的进程仍不尽明朗,但种种迹象表明,“6·8”井喷行情很可能已经掀开了新一轮大牛市的序幕。

  温故而知新。在中国股市15年的历史上,惟一一次底部扎实的具备实际意义的大牛市的起点是1996年1月,当时上证指数最低512点。此时我们将目前的市场与1996年年初的市场做一对比的话,相信对当前所处的阶段能有正确的判断。

  若看看美国股市的历史情况,就更能明白当前所处的位置,对我们判断中国股市的未来也将大有好处。

  美国股市(以道琼斯指数为参照系)历史上最大的两次调整分别发生在1929-1932年和1937-1942年,其调整的幅度分别达到90%和 53%。此后,再也没有出现过大于50%幅度的调整。中国股市初创时期的历史性大调整已经在1993-1996年结束,上证指数最大跌幅79%。未来如果还要有大调整,除非是在超级疯狂的大牛市之后,而这样的大牛市,我们迄今仍没有经历过。换言之,我们当前所面临的熊市,仍属于上升阶段的正常回落,其幅度应该不会达到80%,50%左右应是上升途中调整的最大幅度。而我国股市本轮开始于2001年的大调整,到目前最大幅度已经达到56%,大调整很可能在 2005年这个调整以来第5年的年份里宣告结束。

  目前来看,本次启动“6·8”井喷行情的主力军,很可能是集团性的民间资本。从市场表现来看,争抢筹码的意图十分明显,并且主力机构始终牢牢掌控着盘面,这就决定了本次井喷不会是短命行情。

  我们分析,周五的回落应是暂时的,也是短期快速上涨后的正常回调。毕竟消息面上短期也面临着不确定性的敏感因素,如第一批股权分置改革试点企业即将公布投票表决结果,以及第二批试点企业可能将于近日公布,这些敏感事件暂时打住了行情上涨的步伐。或许短线的休整正好为后市行情的稳扎稳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反方观点:

  对于本次行情,我谈几点看法。

  1、关于神秘资金的性质。从6月8开盘即有12只个股涨停、巨量主攻的目标是清一色的大盘蓝筹股、收盘坚守1030点和1130点两个30点位置的走势看,可以认定,这是场外有策划、有组织的大资金所为。许多人称平准基金已经进场,我认为可能性几乎没有。新增资金很可能是在香港股市获利丰厚,操盘凶悍的中资机构杀回马枪(港股连日下跌似可印证),加上社保基金,联手抄千点大底,同时又担起护盘重任,但本质上仍是为了赢利。

  2、关于行情的目的。由于管理层已讲出股权分置是“开弓没有回头箭”的话,因此,4家试点公司的表决能否通过,便事关解决股权分置乃至管理层的命运。因此,发动“6·8”行情带有极强的功利目的,即以大盘的强劲上扬和“对价”的小恩小惠,引导流通股东投4家试点公司的赞成票,并为第二批试点摇旗呐喊。

  3、关于行情的性质。大盘一涨,有不少人就称反转,我不敢苟同,至多只是类似于去年“9·14”行情那样,属20─25%涨幅的中级行情,或是挑战半年线(1215点)和年线(1300点)的反弹行情。既是券商、基金的保命行情,亦是被套牢投资最后一次逃命行情。

  ·评论· 英雄莫问出处旨在形成共识

  始于6月8日的上涨行情,对于目前来说究竟是进行时还是完成时,自然是人人关切的问题。同样引起关注的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组织声称对这次上涨事件负责。虽然第一个问题更具有实际意义,但答案显然与后者相关。

  市场已经“失灵”

  “只要形成共识,今年就是转折之年。”这是尚主席年初的表态。5月份,在自认为达成共识时作为利好推出解决股权分置试点,市场却连续下跌一个月,“共识”逐渐演化为“共死”。直到“6·8”行情来临前夕,两市的平均市盈率为15倍,市净率为1.5倍,即使不含权,已完全与国际接轨了。但是,1000点似乎并不是底,因为许多人当时已不是在按照支付对价后的市盈率和市净率以及企业成长性来判断投资价值,而是以更多的注意力,来比较流通股与非流通股各自的历史静态收益,按历史成本法计算支付对价的声音不绝于耳。

  显然这已偏离了股票价值判断的根本标准。不考虑公司发起人的创业风险溢价,不考虑许多公司附载的无形价值,这样痴人说梦似的对价要求可能连自己也不相信能被对方接受。由于对价标准不能形成共识的预期,导致价值判断标准在混乱中趋于消极,难怪在1700点高唱价值投资赞歌的机构投资者们,有超过3成者在 1000点时认为市场才处于熊市的初、中期。

  随着偏离股票价值应有评价标准的消极心理愈演愈烈,投资者越来越不知道自己是在参与一场什么游戏。作为市场经济润滑剂的中国股市显然已“市场失灵”。

  政府必须有所为

  在1000点畸形价值观充盈市场之时,投资者已经损失和将要损失的不仅是股票市值,更大的损失的是解决市场根本性制度缺陷的机会。试想,真到700 点,还有哪家有价值的公司会跟投资者谈所谓合理对价与补偿?因为当时的市价已不比其内在价值更高。我们应该清楚,取得当前这样解决股权分置问题的政策环境是何等不容易!“股权分置改革不仅是中国资本市场的一件大事,也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开弓没有回头箭,必须搞好。”这是尚主席代表党中央、国务院所作的庄严承诺,也是中国证券市场长治久安的希望所在。

  “6·8”行情,上涨没商量。众基金们和某些国字号的资金纷纷表示“不是我干的”!的确不是他们干的,因为他们没那么高的觉悟,也不肩负“6·8”行情的使命。其实,“神秘资金”并不神秘,当市场失灵时政府必须作为,否则就是政府失职。当病入膏肓已危及国家经济安全和长远战略规划时,动用国家资源理所当然。8.21%的一根巨量长阳,旨在唤醒市场意识,使市场参与各方真正形成共识。“神秘资金”的良苦用心,也许随着时间的推移才会更加清晰。

  敏感的学者早已预感“有形之手”会伺机干预而心怀忐忑,此前已在大肆叙说政府救市鲜有成功的先例,甚至大谈台湾国安基金亏损累累。然而,政府入市的主要目的并不是来市场赚钱的,它的价值诉求远远超越盈亏本身。

  事实上,中国中央政府对处理金融危机似乎具有天生的自信。众所周知,当年香港的“联系汇率保卫战”,名义上是特区政府所为,实则需要中央政府的首肯与支持。至此,我们已不必过分追究“神秘资金”到底来自何方,重要的是真正形成共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其指引的方向上来。届时才能够“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小调查· 本周你抄底了吗?

  为了考察本轮行情投资者的具体操作行为,《红周刊》记者对周围的朋友进行了一次小范围的调查。从回收结果看,承认自己本周抄底的比未参与此次行情的人数比例还略多一点,但每个人的动机却不尽相同。

  抄底者的调查回复:

  1000点准时买入,不多,几千股,留作纪念。

  千点进入已经18%的收益了,我相信几年之内都见不着千点了。

  最开始以为开盘错了,然后发现多头人气极其旺,就买大盘股跟着。虽然抄到底,但放走了一两个牛股。

  抄底了。估计新增资金为官方资金,但不是证券圈内的,且意图长短不明。在第一批试点表决前夕动手,值得玩味。

  我抄到了动力源这个大牛股,比吃粽子还开心。不过我看行情是个短命行情。

  千点进入,9日感觉大盘有些滞涨就先出来看看。

  未抄底者的回复:

  不是底,不值得抄。

  考虑到2月24日附近的高点应该就是今年的顶部,空间不大就没参与。

  今年以来北京地区的开户数突然大幅增加,好股票估计被他们吃了。

  不要提股票,我都亏得没有了啊!

  买了点获点利就跑了出来,周围的人和我差不多。我想等到800点再抄底。

  前期已经半仓主动买套,如今还要相机而动。

  (调查者:本刊记者江红霄)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