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辉煌走向衰落 广州新太集团70多亿资产被谁掏成空壳?

发表:2005-05-15 16:23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新太集团在广州软件园中的办公大楼

现如今,从中国多数企业经营的平均寿命看,能有五年的“命”即算是“长寿”的了。而广州最大的民营高科技企业新太集团从小到大走过了10多年的路程,其中最辉煌时资产评估更达到70多亿元,让人对它的前景充满期待。然而,似乎是在一夜之间,人们突然发现,新太成了一个空壳。

  新太的兴衰故事,很能够说明刚进入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除客观的监管等因素严重滞后外,其自身的管理机制的不健全和落后,已成了企业发展中最软的“软肋”。现在,除了新太的股民深受其害外,其所有的股东也都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不少接受记者采访的新太集团内部的新旧高层或股东都认为,新太的今天说明中国民营企业的成长还远没有成熟,新太悲剧故事的展开也还只是个开始……

  

  

  “高利贷”追债局面难堪

  没有股东知道公司到底欠人多少钱

  2001年以前,广州新太集团是很辉煌的。

  之前的十多年时间,集团的几位主要领导者走出大学的校门,他们利用自身的优势下海办起了这家当时极为时髦的IT科技公司。公司极少与银行有借贷关系,靠着领先的技术优势,逐步在行业内站稳脚跟。除了成功买壳上市外,一帮相交十几二十年的同学或校友、师生,在高度的相互信任中为集团创下了越来越大的家业,成立了多家针对不同业务的子公司。业务遍布中国的主要大城市。

  2001年下半年起,新太的业务量出现下滑,股东们有了资金吃紧的感觉。融资开始成了公司的紧迫任务。股东们把融资的期望寄托在了他们所信任的师长邓龙龙身上,一些股东甚至还将自己股权的管理权相委托。

  一位已经离职的新太高层人士告诉记者,邓龙龙自2001年开始担任上市公司董事长和集团公司的董事长兼总裁,一揽人财物和融投资的大权以后,所有的股东对于融资的事情都没有了知情权,而只有等待的权力。尽管心里多少“有点”不痛快,但信任依旧。公司的股东们更难得开一次股东会议。

  另一位有“先见之明”的股东告诉记者,他是因为害怕而早早处理掉了手上的股份。他说,大家都知道公司借了很多钱,但究竟有多少,每项贷款究竟是怎么签的,怎么捂的“盖子”,盖了多少?可以说没有一个股东知道。

  据知情人介绍,邓某所经营的庞大的融资担保链条的第一次断裂是在去年的8月份。当时新太向光大银行所借的一笔5000万元的贷款到期,银行方面表示,新太如果还贷还愿意续贷。早已债务缠身的邓某多方筹措无果,只好从湖南某信用社以短期高息利率借钱暂时捂住了这个迫在眉睫的窟窿。原本以为可以再用光大银行的续贷来偿还给湖南方面的钱,却因光大银行对新太的信任出现问题,提出要追加新的担保才能续贷的要求,使得邓的如意算盘落空。此时,湖南方面也放出风声:如新太借款到期不能归还,将会有几十个家庭的集资人会围堵新太公司。

  情急之下,邓只好再次以早已重复担保且负债累累的上市公司名义作担保,向广州的两家企业分别筹足了5000万元还账了事。而此时,已有公司的高层风闻了此事。股东们开始私下交换意见准备采取应急行动。

  千多万元砸碎脆弱“链条”

  董事长竟然用假公章造假签名来借钱

  如果说新太向湖南方面5000万元的短期借款是邓连环贷款担保链断裂的开始、而让公司高层及股东们已有所警觉的话,那么,兴业银行为1000多万元的“小数目”向法院起诉新太,则是整个新太资金担保链土崩瓦解的主要打击力量。去年12月底,不知什么原因,一向与新太合作“愉快”的兴业银行为了新太两笔共1000多万元的到期贷款,在与新太“毫无商量”余地的情况下径直向法院提起诉讼。此时,从公共媒体上得知公司因欠钱甚至连两个月利息都无法支付的新太上上下下被震惊了。

  原先认为公司负债累累只是传言的员工们开始相信,公司已陷入财务困境。但邓仍对新太的高层安慰道:等到国际资金一到,什么都可以捂得住了。

  由于兴业银行的起诉,接下来的事情更是如水银泄地一发不可收拾。唯恐资产不保的与新太有债权债务关系的广州地区几乎所有的银行,也步兴业银行后尘,接连向法院起诉新太集团及其控股的上市子公司。随着法院连串传票的接踵而来,公告公司高层人员的房产及其它资产被查封,新太集团整个组织架构的资金链完全断裂,邓大量违规操作融资的事情逐渐浮出水面。

  邓辞去了原上市公司董事长一职,但仍是新太集团的董事长兼总裁。不久,新太集团控股的上市公司向有关部门举报了邓涉嫌犯罪的事实。据透露,邓在接受证监和公安部门的调查时承认,他在与银行所签订的不少贷款协议中,使用了私刻的公章并冒用了其他股东的签名。有消息来源说,对于为何要使用私刻的公章?邓的说法是:主要是用起来方便,而且以前也都是这样做的。

  据新太内部人士估计,邓用假公章及冒用其他股东签名所作的贷款金额至少达2亿元以上。

  上市公司成了借钱工具

  一年来的利润总额竟然是负6亿多元

  新太集团下属的一家上市公司新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其实是邓融资贷款的主要支撑点。所谓“非法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指的就是其利用上市公司的资产作为向银行贷款提供担保的做法。而据新太集团属下的上市公司年报称,由于邓的所为,新太集团及其下属公司“资金紧张、经营状况不良,多笔贷款逾期,诉讼缠身,多数资产已被法院查封或冻结,处于资不抵债状况”。

  年报称,新太集团利用上市公司为关联方贷款提供担保、存单和房产抵押共计4.3亿多元。

  据初步的财务审查,在新太集团违规对外担保中,邓先后以上市公司的2.4亿元存款单作为担保,为新太集团及其下属的子公司贷款2.32亿元,由于到期不能按时归还而被银行方面尽数划扣。2004年2月,邓还将上市公司的综合大楼向银行抵押贷款2500多万元。

  目前,新太集团在广州软件园内的一幢办公大楼均被法院查封。从已经公布的新太的上市公司的年报中可以看到,在整个2004年度里,其上市公司无论是净利润还是投资收益均为负数,而利润总额更达负6亿多元。

来源: 新快报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