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九寨沟20年后可能消失

发表:2005-05-11 08:09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九寨沟,位于中国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独特的景观资源、丰富的生物资源和传统的藏民俗资源,相得益彰,使它赢得了“人间天堂”的美誉。自2000年后,每年有超过100万人次的游客涌入,并且数量年年递增。除了游客的破坏,还有一些影视剧出于商业利益,也纷纷选择到九寨沟拍摄,使得九寨沟“不堪重负”。

据周末报5月11日报导,有九寨沟这样困境的景区,全国不在少数,诸如都江堰-青城山、海螺沟冰川、峨眉山这样的景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生态被破坏的现象。我国首批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的张家界,曾因在主要景区内兴建大量商业建筑而被联合国遗产委员会出示红牌,勒令整改。云南玉龙雪山也因建索道砍伐了数千平方米的原始森林,加上游客的大量涌入,导致了小气候变化,使原本终年积雪不化的雪山出现了夏秋两季雪山无雪的恶果。

二十年生态变迁

包括世界自然保护联盟高级督察桑塞尔博士在内的国外一些专家的观点是,九寨沟20 年后可能会消失。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旅游研究所所长张捷教授表示,上个世纪60年代以前,九寨沟内只有山间小道,藏民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很少与外界交往,因而九寨沟一直鲜为人知。

他说,1966年,大队人马开始进驻九寨沟地区,砍伐森林。当时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处具有珍贵保护价值的自然风景区。直到1975年,国家农牧渔业部派出了一个调查组,对九寨沟地区进行了综合考察,才发现这是一处蕴藏了丰富、珍贵的动植物资源,在世界上也是罕有的优美景区。

1978年,当地政府开始研究商讨在九寨沟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有关事宜。当年11月30日,有关部门终于下令停止在九寨沟采伐木材。其实,当年砍伐的后果仍然存在,比如今天我们看到沟口一带没有树林。”

1984 年,九寨沟正式对外开放。“当年的九寨沟根本没有现在这么火热,游人数量也远没有今天这么多!张捷指出,九寨沟早期的开发完全是探索式、粗放式的,那个时候的游客才是真的以直接接触到真正的原始森林风貌,深入到森林的内部。而现在游客们参加的所谓生态旅游,更多的是一种商业概念上的,他们与自然的接触是被限定了范围的。

但这一情况在1987年以后,尤其是1990年左右,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一时期,九寨沟的旅游进入了快速增长期--游客数量成倍增加。旅游者蜂拥而至,九寨沟内忙着修葺旧屋,平地起新楼,几百户人家都成了客栈,有的还建起了带“星”的宾馆,整个沟里竟然有5000多张旅客床位。水泥、石灰、瓷砖、马赛克、卫星接收器等城市化的设施遍布九寨沟。

不讲规划的房屋大批出现,废弃的建筑材料随意堆置,土质和植被被伤害。宾馆饭店四周污水横流,垃圾丛生。水质也很差,水是九寨沟的灵魂,素有‘九寨归来不看水’之说。但九寨沟管理局的监测结果表明九寨沟的水体已经有富营养化的趋势,湖泊有沼泽化倾向。”

到了2000年以后,每年游客量都超过100万人次。“黄金周”里游客塞满九寨沟,车队排成了长龙,足足堵了几个小时,有的游客在沟外排队排到夜里也没能进来,沟内沟外的旅馆均爆满,不少人睡在车上。回忆起这种景象,张捷不胜唏嘘。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