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肯车主“撞伤不如撞死”心态从何而来

发表:2005-02-08 19:17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2月1日,一辆白色林肯轿车在长春市亚泰大街调头时将10岁女童金萍撞倒,在女童家人和当街群众的呼叫阻拦下,林肯车不仅没有停下,反而拖着女孩行驶2000多米,导致女孩当场死亡。
林肯车随后逃逸。

  2月4日,肇事司机付中涛被警方抓获的消息总算让全国所有关心这件事的人松了一口气,但接下来更陷入深深的疑惑--为什么这类事情在中国屡屡发生?

  就事论事,金萍本可以三次避免死亡:如果林肯车不在路上违规调头,她就不会被撞;如果林肯车车速慢点,司机看到小金萍能紧急刹车,就不会撞倒孩子;如果撞倒孩子后,付中涛马上刹车停下来,孩子就不会被卷入车轮下。对此,有律师分析,肇事司机逃亡中的表现,已经证明其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但没有进行救助,因此该肇事司机涉嫌故意杀人。

  其实,此案与过去发生的交通肇事案有许多相似之处,肇事司机撞了人不仅不救助,反而会一是逃窜,二是故意返回来再反复碾压受害者,以致其迅速死亡。这种情况已成为国内交通事故的一个痼疾。是中国人缺少人文关怀、不敬畏生命,还是驾车者素质特低,还是中国现阶段整体道德滑波?也许都有,但根本上与我们对生命价值的认同以及赔偿制度有关。

  从横向和竖向的坐标加以比较,就可以看清中国人生命价值几何。不久前,英国铁路公司宣布将向波特斯巴火车出轨事故的受害者支付总额达1200万英镑(约合1824万美元)的赔偿,事故中7名死者的家属将分别获赔100万英镑(152万美元)。而美国“9·11”事件中遇难者的家庭,平均获得的赔偿金超过150万美元。

  也许,有人会说这是国外的事,没有可比性,那就看看国内对各种事故生命价值的赔偿标准吧。2004年5月1日以前,我国《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中“死亡补偿费”规定:按照交通事故发生地平均生活费计算,补偿十年。对不满十六周岁的,年龄每小一岁减少一年;对七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最低均不少于五年。

  正是这种低廉的生命价值使得肇事者在出事之后的决策与行为必然趋向于不尊重生命,因为相对于一条生命几万元或十多万元人民币,救助受伤者,尤其是重伤者,长期的医药、护理、生活费用等可能是一个天文数字。于是,甚至会出现不顾一切地逃逸和将伤者碾死的做法。比如,曾引起全国公愤的黑龙江宝马车撞死人案,死者家属获赔9.9万余元,“死者丈夫对此满意”。这个事件就是流行于交通肇事中“撞伤不如撞死”说法的典型诠释。

  虽然最高人民法院其后实施的《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獾慕馐汀罚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