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五十万人游行后 中共对香港政坛评估

发表:2003-08-16 16:07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七.一”香港五十万人上街示威游行,是香港近年来一次十分重大的政治事件,引起了全球的高度关注,中央政府更是十分震惊。事件发生后,中央及时派出调研人员来港,通过各种渠道深入了解相关的背景和资料,全面深入评估它对香港政坛的影响。同时,中央也通过此次“二十叁条”立法的受挫,全面评估港人对未来政制的诉求,及评估港人对待中央政府的态度。在此过程中,中央对香港问题的政策有可能会趋紧,对未来香港政坛变化增添了不明朗因素。 

一、 初步评估为“政治风波”而非“政治危机” 

“七.一”大游行,以及不久的“七九”集会等大型群众性活动发生后,国务院港澳办,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中央统战部、国务院台湾事务办等有关港澳台的工作部门领导人,被中央最高层紧急召见,并列席了中央政治常委关于香港问题的专门会议。

据悉,上述主管部门的首长都被中央严厉训斥,并承担了“错误评估形势”、“统战工作失误”、“贯彻中央精神不力”、“左派阵营松散”等罪名。令有关涉港澳部门负责人感压力,工作负担十分沉重。 据悉,会议上中共高层对此次香港出现五十万人大游行的总评价是,它是香港的一场政治大风波,但还不是政治危机,参加游行的市民中,只有不到一成的人有明显的反共抗中动机,绝大多数游行人士的目的,主要是不满董建华及特区政府的施政,并不是反对中央政府。而示威游行会不会把矛头指向中央政府,对中共高层来说,是评估“政治风波”与“政治危机”的分水岭(因为八九年民运期间的香港百万人大游行,矛头是直指中央政府的)。

 把“七.一”大游行定性为“政治风波”后,中央便具体评估“七.一”游对香港政局的冲击,呈现在叁个方面:一是“二十叁条”立法无法按期完成,有待继续谘询公众,最后结果如何难以预测,留下“国安法例”空白的困扰;

二是行政长官的管治能力受到极大冲击,尤其是“七.一”大游行后,财政司长梁锦松、保安局长叶刘淑仪两位特区政府的得力干将被迫辞职,令董建华的“高官负责制”受到重挫,特区政府的威信受到极大挑战;

叁是自由党主席田北俊突然辞去行政会议成员职务(行政会议相当于特区内阁),令传统左派与中间派组成“执政联盟”陷于瓦解,政府今后可能难以在立法会取得多数票(“二十叁条”立法就是因自由党的七位立法会议员“倒戈”而夭折),严重破坏了政府与立法会的合作机制。总之,“七.一”游行尽管定性为“政治风波”,但它对特区政府的“杀伤力”是相当大,中央政府为此更要紧急召见董建华述职,以应付政局变化。

二、 担心香港问题国际化 

此次“七.一”大游行令中央政府最为关注的另一个焦点,是它引发国际社会的震动有多大?在“二十叁条”立法谘询过程中,由于民主党及部份反共势力的阻挠,反弹力甚大,已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尤其是民主党的立法会议员抓紧在有关国家进行游说后,国际社会对“二十叁条”立法的总体倾向日趋负面,令中共及特区政府感受到国际间压力不断增加。近期以来,美国、加拿大、澳洲等多个国家政界人士都发表了反对“二十叁条”立法的意见,使此事上升到外交层面的较量,中国外交部也被迫要对有关外国言论进行驳斥,增加了中央在外交上的压力。 

其实,对“七.一”游行的取态,中央政府还是相当谨慎的。因为根据“基本法”规定,它完全属于特区内部的事务,中央政府是不能干预的(“基本法”很明显规定,香港除了外交,国防两个领域由中央政府负责外,其馀全部事务均属特区自治范围)。一旦中央政府直接干预,“一国两制”就没有任何信服力,国际社会就失去对中国的信心。但中央政府也承认,此次“七.一”大游行导致“二十叁条”立法受挫,是自一九八四年中央两国签定有关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以来,香港政坛上最严重一次政治事件。对此,中英政府内部正加紧评估其影响,而对在此事上要负责任的港澳问题主管负责官员,甚至会追究政治的责任。 

十一年前,港英当局单方面推出彭定康政方案,在外交上失信于中国,尽管当时形势于中方十分不利,但中央政府仍能通过“另起炉灶”,提前成立“特区筹委会”(当时称“预委会”)与之抗衡,并在回归前夕成立“临时立法会”以取代“直通车”安排,令英方无法阻挠。然而十一年后的今天,香港的民主派人士及反共势力在政治上已相当成熟。他们刻意回避直接挑战中央政府,但却在中央政府最关注的“二十叁条”立法问题上做了充份的反对部署,直接与特区政府抗衡,并取得初步成功,又使中央政府难以干预。鉴于国际社会对此已高度关注,中国政府对此处理要格外谨慎,以免被外界质疑“香港究竟有否高度自治”?及怀疑香港到底还是不是“一国两制”。 

由于香港民主派在反对“二十叁条”立法的国际公关做得早,再加上游说得力,在国际社会已造成相当反响。自九七年香港主权回归后,美国作为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已迅速取代英国成为香港所有拒中抗共势力的后盾。“七.一”前夕,白宫发言人突然发表了对香港“二十叁条”立法的声明,国会又迅速通过了相关的动议,此对“七.一”大游行起了很大的动员作用,集中体现了“二十叁条”立法一事在国际间的反响力,也对中国政府构成了极大的外交困扰。“七.一”大游行导致香港政局国际化,是最令中共感到被动和压力的事件。它使中共与香港民主派之间的矛盾再度尖锐化,也暴露了中美关系在根本上的对立。香港问题已成中美关系中仅次于台湾的又一敏感问题。 

叁、 关注民主派的诉求及目标 

面对香港近期因“二十叁条”立法形成的错综复杂的政治社会矛盾,最近,中共高层对香港政坛形势作了较全面深入的分析。分析认为,特区成立六年来,在施政方面确实存在较多过失。包括经济及社会的发展定位欠清晰,缺乏令人信服的实现目标和具体政策,在房屋、教育、福利、医疗等一系列关乎民生的政策上 ,出现了一些失误;面对结构性财赤、结构性失业、结构性通缩叁大致命困局,至今拿不出一套可行的解困方案,而为了尽快消除财赤,又采取了加税、减薪、削减公共开支和社会福利急进等措施,令社会各阶层怨气增加,为“二十叁条”立法埋下极大的隐患,也直接引发了五十万人“七.一”上街示威游行。 

中央政府现时最关注的是,在民主派势力的初步进逼和推波逐澜下,如果香港特区政府的施政不能迅速改善,香港经济不能成功转型和复苏,广大香港市民的诉求会继续成为民主派势力抗中反共的温床,一旦局势得不到控制,香港不排除会有人公开煽动市民反对中央政府,届时香港的社会安定和正常秩序就难以维持,这是中共最不想见到的情况。中央认为,一旦出现上述情况,中共建立的“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既定方针,就会崩溃。 

中共经过进一步评估,从政制及社会层面分析,未来香港的民主派势力,在成功取得“二十叁条”立法延迟的初步胜利后,肯定不会就此罢休,肯定会继续抗衡下去。中央认为,香港民主派未来的目标会有叁个;近期目标,会是迫使特区政府放弃立法,或完全按他们的意愿来修定:中期目标,是趁有利形势在今年底区议会选举,及明年立法局选举中催谷、增加议席,把左派亲共势力打垮:远期目标,则是迫使特区政府于二00七年实现全面普选(因为“基本法”规定二00七年开始要重新检讨现行政制),争取一人一票直选行政长官和立法会议员,争取民主派人士能上台执政。 

四、 中共的对策与“底线” 

对于香港近期的政治风波引发到未来可能会出现政制危机,中共高层近期已作了充份研究和部署,既制定了相应对策,也内定了相关的“底线”,以确保香港政制稳定。中共根据香港民主派势力的叁大目标,也基本制定了应变部署。对“二十叁条”立法,中央态度是一定要立,不能无限期搁置。由于“基本法”规定,特区政府需为国家安全自行立法,故相信民主派最后仍被迫要同意立法,至于立法的内容,中央鉴于现时的环境,已同意特区政府作出让步,但不会在民主派的进迫下步步退缩。现时备受争议的叁项立法内容,包括(一)取缔与国内反动组织有联系的香港社团(即“法轮功”;(二)同国际组织的联系(叁)传媒以公众利益为理由之刊载有关影响国家安全方面的内容等,都可以考虑让步也同意特区政府与民主派势力再谘询、协商,但对新的要求及有损国家安全及尊严的修定,则已制定了相关对策。 

对于今年底的区议会选举及明年的立法会选举一战,由于“二十叁条”问题及“七.一”大游行之故,形势明显对民主派有利,预期“民建联”、“工联会”、“港进联”等亲中左派社团将面对很大压力,得票率会大大降低,尤其是明年九月的立法会选举,一旦民主派议员在局内占了大多数,对特区政府的施政将会带来极大麻烦。中央预期,今年底的区议会选举中左派阵营会流失一定票数,故有关方面正积极“亡羊补牢”希望把损失减到最少。而由于现时中国经济强劲,香港对大陆在经贸方面的依赖越来越大,在“向钱看”及“商人主导”的香港社会态势下,相信市民仍会有一定的票数投向左派阵营。在CEPA实施,港澳珠大桥的兴建,放宽大陆居民来港旅游消费,经贸大形势下,亲中阵营仍占据天时,地利方面的优势。而特区政府还可以通过修定选举规则等方式,让民主派人士的选举优势受到局限。此外,“自由党”这个“中间阵营”仍未“完全变节”,仍处中共的统战影响之中,预期“自由党”今后在立法局,仍会和左派阵营携手合作。故中央希望通过七年的重整,争取明年的立法会选举,仍能由亲中左派及中间派议员控制大局。 

对于民主派势力争取的二00七年全面普选,现时中央则未有定论,尚要再观察研究。特区政府也同意明年起会公开谘询公众意见。据悉,中央内部智囊团认为,在香港现时民主化情绪高涨情况下。二00七年再用现时的“八百人小圈子”选举行政长官,恐难服众,但全民普选及担心民主派人士上台,故正考虑能否“小圈子定候选人”,全民再普选行政长官的做法。但由于现时离二00七年尚早,现正密切关注香港社会民意的走势。至于二00七年立法会的全面直选,则基本上持否定态度。

事实上,香港由于政党政治不完善、政党动员能力尚低,要实现全面直选也不容易,中共会倾向继续保留功能组别选举,但逐年增加直选的席位,最快也要在二0一0的选举年中,才会实施全民直选立法会议员。当然,如果民意及政制形势急转直下,也不排除中共会继续做出让步。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