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哪来这样的政府

作者:湘蜀 发表:2002-05-17 17:23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前不久,我写了一篇文章。讲的是北韩政府的极权和暴政
,使得它的人民宁愿死在外面,而不愿回去。哪知天下尚有如此双重奇怪之事,今天的中国政府的所作所为,竟然和北韩政权是异曲同工,殊途同归。

上个礼拜,有一个在Boston居住,名叫杨建利的中国学者,在云南昆明
被中国政府以“不宣布”的罪名给抓了起来,关进了监狱。我大概查了下
资料,此人到美16年,读破了两个最著名的大学的博士学位。为人正直,
善良。追求民主自由,极度关心中国的前途和发展,几近书呆。怎么讲?
他就是整死不加入美国国籍。为的是要做一个他认为是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如此一个爱国者,一个我视为是靠理想而生存的单纯的半傻读书人,竟被
抓了起来。天地良心,请问中国政府的当官中人,你们有哪个在美国这块
土地上勤耕苦读过?而又有几个不是为自己,同时为自己的儿孙企图猎获
一张美国的绿卡和公民身份而奋斗终生?你们有什么资格和他相比?你们
又凭什么要抓那个老实巴交的杨博士?

这事让我想起了一件著名的历史故事。公元前101年,中国汉朝的特使苏
武,全权授命,到匈奴谈判,结果竟遭诬陷要搞暴动,而被匈奴当局关押。
苏武拒绝认罪,断不投降。结果被判在冰天雪地的贝加尔湖地区放羊,与
世隔绝,长达20年之久。最后匈奴想和汉族修好,汉朝政府得知苏武还活
着,就把归还苏武作为和谈的先决条件。当苏武回到中国时,已从一个40
岁的壮年人变成了60岁的老人。但他的故事却为后来的老百姓代代相传。

今天杨建利的故事和苏武的故事却有着若干相似之处和不同之点。相似在于,两人都是大爱中国者。都有坚强的信念,百折不绕。一般来说,相似的东西都不太新鲜,不需着墨过多。不同的地方会使人大感兴趣。苏武和杨建利,前者在自然环境极度恶劣的贝加尔湖地区;后者在物质高度发达,生活安逸舒适的美利坚。前者不忘中国,可能还有怀念当时在各方面都处于先进地位的大中华美好生活的愿望;后者不忘中国,就只能是一个原因,爱那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里的人民!前者的政府,在苏武受陷的第二年,就大兵压境,和匈奴酷战一场,另一个著名的有关李陵的故事就发生在那时(此文搁下这段历史不谈);后者的政府16年来,坚决不更新杨建利的护照,拒绝这个爱国者于国门之外。前者的政府,在得知苏武还在人间时,不惜一切代价以迎接英雄回归;后者的政府,在得知杨建利回国后,按捺不住阴险的喜悦,竟当这个书呆子是自投罗网,就势将其下于大牢。前者国家的知识份子,为营救苏武的生命而呼号奔波,为他的事迹而赞美讴歌2000余年;后者国家的知识份子,对杨建利的壮举却是聪耳不闻,对他的处境是毫不关心。

那年,我回国再到都江堰访问。当我站在宝瓶口和飞沙堰上面,见到两千年前,中国人就造就了如此伟大的工程时,我就有一种莫名的感觉。怀疑中华民族的遗传能力。我们今人的智慧不如前人,已成定论。更可怕的是我们知识份子的阳痿趋势是按高次曲线下降发展的。而统治者的暴戾和横行是按高次曲线上升。当年的鲁讯,仅为北洋军阀杀了几个学生就拍案而起。今天的知识阶层对着大兵开着坦克车,屠戳学生和老百姓无动于衷。一千年前的秦侩,在那样腐朽的皇帝统治下,也还最终被绳之以法。今天,李鹏在杀人十几年后,居然还稳稳地座在那里。

38岁的杨建利,有两个年幼的儿子。目前,一个极盼丈夫归来,望眼欲穿的妻子,两个年幼无知,嗷嗷待抚的儿子正在等待,等待杨建利回来和他们团聚。我们理应为此而呼吁。杨建利,一个怀揣过期而被拒绝补发的中国护照长达16年之久的青年学人。他要回国,在天底下你还能找到这样的爱国者吗?就算你恶意地揣度他有什么个人企图,有什么企图严重到值得你们把他打入监狱?据说杨建利是一个100%的非暴力和反暴力主义者,他并没有任何武力推翻中国政府的言行。咱们退一万步来说,就算是有推翻你政府的企图,那不也是正当的吗?美国的人,每4年就要举行一次推翻现政府的演习,不少人差不多每天都在策划着怎样推翻现在的政府。中国政府中的某些派别不也是成天在想着推翻现政府吗?

尊敬的中国政府,在杨建利的问题上,你们有两条道路可以选择。第一,马上就放人,这样你们还可以继续赢得人们一定的表扬,可以救药。第二,搞了半天,你还是不得不放人,但是你们就失去了人们的起码的尊敬。被看成是和北朝鲜的独裁者一样的东西了。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