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和太太乔伊都是野外生存指导专家,他们历来对山野有浓厚的感情。 但是他们把家从纽约搬到西弗吉尼亚的山峦之颠,却是出于非常特殊的原因。他们认为“世界上任何地方都比不上高山之颠。群山蕴涵着灵气,具有愈合的功能,可以帮助这些孩子,我们事先就想到要在山上设立这个孩子的庇护所。”
保罗夫妇说:“斯格特是一个为无家可归的孩子设立的营地,以满足他们的特别需求。我们提供的是野外冒险、拓荒生活以及社区服务等基本项目。”
8年前,这对夫妇在纽约北部野外露营的时候产生了这个想法。当时他们在那里第一次遇到了一个流离失所的家庭。保罗和乔伊来到丛林是为了休闲,而那个无家可归的家庭到野外露营却是迫于生存:“他们有个孩子叫斯格特,当时8岁。这个孩子的坚强、坚韧和想象力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真正说来,就是他让我们开始关注无家可归的问题。”
六年以后,保罗夫妇在西弗吉尼亚鲍维尔山买下了129公顷土地,那里有延绵起伏的草木、硬木树林,还有一池湖水。很快他们的无家可归孩子庇护营地就开张了, 保罗说,立即就有孩子来到营地:“这些孩子来到这里,带着大包小包,也带来了大量的问题。他们在学校成绩不好, 没有什么朋友,还有点自暴自弃。可是到了这里,他们的表现越来越出色。”
在这个名为斯格特的庇护营地里,孩子们学着照顾22只羊,喂养一只两百公斤重的肥猪, 还帮着清洗一只叫BUCKIE的公牛。来到这个庇护营地的孩子,还学着给自己搭建屋篷,利用篝火自己煮饭,还参加夜行军和野外生存训练。
10岁的契契来自北卡的拉雷市,他和8岁的弟弟曼恩属于最早来到这个营地的一批孩子。契契说:“那是在野外,我过去从来没有到过野外,我从来没有想到会那么好玩。我们和其他孩子一起玩,一块到池塘游泳,在草地上放羊,一起爬山,然后骑车从山坡上滑下来。”
营地管理人员、牧师、教员建议孩子们参加为期两周的暑期班活动,为期一周的十一月感恩节活动,还有春季周末的活动。参加营地活动是免费的,就连来往车费和适当的服装等各种开支 , 都由斯格特营地来支付。
保罗夫妇说说:“我喜欢孩子们来到这儿的头三天,多数孩子都生活在城市的旧城老区,没有乡村生活的经历。刚来的时候,他们显得紧张、心里没底,经过大约三天的时间,他们适应了环境,知道在这儿安全可靠,知道我们会好好照顾他们,知道会玩得很开心,能学到好多东西。”
每天在睡觉之前,管理员让孩子们坐在篝火周围,给他们讲在野外求生存的故事。保罗的太太乔伊说,就是在这种安祥的气氛中,象契契这样的孩子就逐渐信任她了:“他们来到的第一天晚上,我们就告诉他们说,他们以后还可以来这儿。这些孩子就会问:我们有了房子以后也还能来这儿吗?我们总是说,当然可以。任何曾经有过无家可归经历的孩子,都可以来斯格特营地。”
到目前为止,已经有70个孩子来斯格特营地参加过活动,保罗夫妇邀请他们长期联系,鼓励他们有需要的时候就打电话。契契的妈妈葛劳莉说:这个营地改变了她孩子的生活:“这两个孩子感觉象到了家里一样。契契在营地的活动结束以后增强了信心,她知道不论以后遇到什么事情,都可以再回到斯格特营地寻求帮助。”
保罗夫妇说,和那些来过营地的孩子保持关系还有另外一个目的,那就是希望将来让来过斯格特营地的学员到这里工作。斯格特营地现在主要依靠义工来维持,吉姆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在开营的时候负责孩子们的生活,比如监督早餐,卫生习惯等等。没有孩子的时候,他既是营地经理又是公共关系主任。他说:“我认为义工更负责任,因为他们没有别的要求。他们来这儿不是为了找个临时工作挣钱,而是为了办好营地、实现一种信念,否则他们也不会来这儿。”
不过只有义工帮助还不够,如果斯格特没有资金购买基本用品,没有奖学金的来源,没有修缮费用就仍然不能运转。太太乔伊说,他们时刻想办法筹集资金,以便在未来5年内接收200名孩子到营地参加活动:“我们主要依靠捐款。已经接到了几笔资金,还有义工服务,各方人士为我们提供了帮助和道义支援,都认为这是值得的事情,能有起色,能有发展。”
提到发展,这个营地的长远计划包括救助尽可能多的家庭不再陷入无家可归的境地。保罗和乔伊希望斯格特营地不仅帮助参加这里活动的孩子,更希望他们的营地成为一个榜样,激励别人也开办类似的机构,向各地无家可归的儿童伸出援助之手。
美国之音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