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观:时事杂谈(一)---“以毒攻毒”

发表:2002-01-06 06:29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看中国报道专稿】网上近日来有关某明星的新闻、小道消息不断,从“军旗装”到“演唱会被袭”,以致“电脑合成照”的出现,一时间闹得沸沸扬扬,满城风雨。笔者无意妄加评论,亦不愿“抱打不平”或“落井下石”,只是闲来无事,略法感慨而已。

其实,不只是这次“军旗装”事件,只要是大陆或海外发生了什么新闻事件,总是会有一批人在网上大呼小叫,恶意的骂人话处处可见。虽说这只是一小撮人,却反映了当前一大批人的心态:遇事缺少冷静的心理,喜欢偏激和极端的行为;对于不顺心或不如意之事,愿“以毒攻毒”,而非“歉恭退让”。

笔者无法考证“以毒攻毒”的出处,它似乎应源于中国古代的中医,大意是在对于某些重症束手无策的情况下,只好两害相校取其轻者,明知所用之药亦有害于身体,但不得不为之。可是,不知从何时起,国人开始将其引伸发展成了“以恶制恶,以暴制恶“的意思了。渐渐地,人们便认为对于一些不平之事,可以为所欲为了。这样许多人开始以此为借口,为自己的错误行为找借口,美其名曰:“以毒功毒”,熟不知大错特错了,听我慢慢道来。

(一)“以毒攻毒”是不是有“以恶制恶”的含义呢?从字面上理解,答案似乎应该是有此一层意思。但是细细分析,两者还是有本质区别的,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动机不同。“以毒攻毒”目的是救他一命,所以不惜涉险,动机可谓“善”,而以恶制恶的动机多为打击报复,或有损人利己之嫌,为己私利不择手段,动机可谓“恶”。以此次“军旗装”事件为例,若真是爱国之举,或为明星好,用措辞严肃的文章加以批评,使她认识错误不就达到了“治病救人”的目的了吗?至于对其进行人身攻击和人格侮辱,可以说这种以恶制恶的小人行径的出发点,不但不是为了使人幡然醒悟,反而出自某些人为发泄不满而胡作非为的自私心理。试想,若以流氓手段去惩治另一流氓,那不是一害未除又添一害吗?

(二)“以毒攻毒”真的有效吗?与动机为私的“以恶制恶”相比,“以毒攻毒”在一定场合是有其功效的,但笔者以为也只是治表而非治本之举。例如当今社会,为了防止犯罪,人们制定法律,完善司法程序,建立庞大的警察队伍,用以威摄和惩治犯罪,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但是许多人仍会钻法律的漏洞犯罪,还有警察执法反法等等许多新的社会问题,这就是“以毒攻毒”的典型例子,它虽然可以达到一定的效果,但其带来的负面因素也不容忽视。同时,“以毒攻毒”的本身就是一种不得以而为之的行为,它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施为者本身的无奈和无能了。说个笑话,如果三国中关羽中箭后遇一庸医而非华陀,留给后人的故事恐怕就是“关公断臂”、“关公中毒”而不是“刮骨疗毒”了。

(三)有什么办法可以代替“以毒攻毒”?单从治病而言,中医所讲的“培原固本”才是表本兼治的上策。电视连续剧<<康熙帝国>>中有句台词令笔者感触良多,姚启圣说:“古来暴君杀人杀头,圣君杀人杀心”。其实治病救人以致救国亦是此理,挽救一个人,严厉处罚迫其就范只是下策,事过境迁仍有死灰复燃之忧,若能令其发自内心的悔过,今后洗心革面重新作人才是上上之选。其实,对于绝大多数人,大可不必采用“以毒攻毒”之法,因为人非草木,皆有善根。若真心为其着想,以善待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我想“浪子回头”之事绝非幻想。倒是那些找各种借口用以粉饰自己无耻行为的人们倒要小心了,俗话说“害人终害己”,也许最后“以毒攻毒”的毒会害到自己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