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拿馬退出一帶一路 批准中企經營運河港口有問題?(圖)


2022 年12 月13 日,巴拿馬城佩德羅米格爾船閘區域的巴拿馬運河鳥瞰圖。
2022年12月13日,巴拿馬城佩德羅米格爾船閘區域的巴拿馬運河鳥瞰圖。(圖片來源:LUIS ACOSTA/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5年2月4日訊】(看中國記者王君綜合報導)2日,美國國務卿魯比奧(Marco Rubio)會見了巴拿馬總統穆里諾(Jose Raul Mulino),並要求對方減少中國對於巴拿馬運河地區影響力,而後巴拿馬立刻做出重大政策改變,也就是宣布不續簽、退出中國倡議的「一帶一路」。

長期以來,美國總統川普都對巴拿馬運河耿耿於懷,也多次抨擊美國船舶支付「過高」費用,甚至指稱「優秀的中國士兵」正在「可愛但卻非法地運營著巴拿馬運河」,還揚言要用武力收回運河。隨後相關的言論迅速遭巴拿馬與和中共官員駁斥。

美國的前總統老羅斯福(Teddy Roosevelt)曾經形容,位在中美洲的巴拿馬運河為「這個國家最值得驕傲的成就之一」,主要因為這條全長總共82公里的運河將太平洋和大西洋連接在一起,而在全球貿易中扮演關鍵角色。

此前,往來美洲大陸東西海岸之間的船舶必須花費達27天來繞行南美洲的合恩角(Cape Horn),以往返2大洋。但在巴拿馬運河開通之後,經運河於2大洋之間穿梭的時間能夠縮短至11天,使路程減少至7000海里(大約1.3萬公里),而大大節省航運成本。

巴拿馬運河的開發歷史

美國在建設與管理巴拿馬運河方面扮演了關鍵角色。在上世紀,法國沒能成功建設運河後,就由美國接手相關工程,且於1914年完工,而後長期掌控運河及週邊軍事基地。可是美軍的駐紮引起巴拿馬人的不滿,並於1964年引發暴亂。

1977年,美國和巴拿馬簽署條約,而逐步將運河控制權交還給巴拿馬,並於1999年完全移交。現今全球大約有5%的海上貿易與此條戰略航道有關,其由巴拿馬運河管理局來負責運營。美國與巴拿馬簽署的條約中規定,運河應該要保持永久中立,不過根據這項協議,美國保留了以武力捍衛運河中立性的權利。

首先加入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拉丁美洲國家 美憂心北京影響力滲透

根據《衛報》報導,美國為巴拿馬運河最大客戶,在通過此運河的所有船隻之中,有將近四分之三船隻是往返於美國港口;中國是僅次美國的第二大客戶,其占據了通過巴拿馬運河的貨物運量21.4%。

《華盛頓郵報》指出,近年來中國於運河附近的港口與碼頭上展開了大量投資。其在運河2側的5個港口之中,長江和記實業(CK Hutchison Holdings)從1997年開始,就長期通過了子公司和記港口(Hutchison Ports)來掌控著分別位在太平洋及大西洋2側的巴爾博亞港(Balboa)與克里斯托瓦爾港(Cristóbal)。

儘管長江和記並不是中國國有企業,不過美國政界人士普遍都對中國於巴拿馬運河周邊的影響力感到相當擔憂,甚至有部分議員認為,中國企業於運河2側經營港口及參與基礎建設,將可能對美國構成了戰略威脅。

美國參議員克魯茲(Ted Cruz)提出警告,中國企業「可能於毫無預警的情形下封鎖運河」,這讓中國具監控美國船隻行動的能力。但美國前駐巴拿馬大使斐里(John Feeley)則反駁稱,中國企業只有獲得港口管理權,並不擁有運河的控制權,其對航運安全的影響也已經被誇大了。

BBC指出,中國多年以來,一直都在利用巴拿馬的戰略地理位置,並爭取擴大在該國的影響力,而在這個被視為美國「後花園」的中南美洲土地上擴展其足跡。2017年,巴拿馬和台灣斷交,且並立刻與中國建交;在幾個月之後,巴拿馬成為拉丁美洲國家中第一個加入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之後多明尼加共和國、薩爾瓦多、尼加拉瓜,以及宏都拉斯也隨之轉向支持北京。

運河收費調漲影響了美國航運

2024年12月,川普痛批巴拿馬運河向美國敲竹槓,以收取過高的通行費,而要求巴拿馬降低費用。但巴拿馬總統穆里諾隔日也不甘示弱,回應了通行費公開透明,並未收費過高的問題。據《華郵》援引大西洋理事會拉丁美洲中心表示,巴拿馬運河並不存在對美國的歧視性收費的問題,主要因為運河的「過路費」在這幾年確實已經多次上漲,使得所有的商船都受到影響。

造成此問題的部分原因,是因運河的水位下降,致使船隻通行能力受限,而迫使航運公司不得不支付更高的費用,來競標過境時段。

面對美國政界對於中國影響力的指控,穆里諾則明確否認了關於中國勢力侵入運河一事,且強調該運河完全是由巴拿馬運河管理局負責的,同時巴拿馬運河的主權並沒有談判的空間。美國聯邦海事委員會(FMC)的主席索拉(Louis E. Sola)亦重申,巴拿馬對於運河有最終決定權。雖然美中競爭讓使該運河成為國際關注的焦點,不過巴拿馬政府強調,運河仍然將會保持對所有國家的公平開放政策,並不遭受外界政治干預影響。

有問題?批准中國特許經營運河港口 巴拿馬虧本逾320億元

目前巴拿馬政府正在調查有關特許經營運河港口的中國企業,以查明是否涉及官商勾結,而損害巴拿馬國家利益。因為該公司多年來已經3次修訂合約,且談判過程不透明,而形同黑箱作業,這讓巴拿馬政府至少損失了10億美金(大約新台幣320億元)的收入。

據巴拿馬的主流媒體《新聞報》(LA PRENSA)報導指出,隸屬香港「長江和記實業」的中國企業「巴拿馬港口公司」,其於1997年1月取得了巴拿馬政府批准,而特許經營運河兩端的巴爾博亞港及克里斯托瓦爾港這兩個關鍵港口25年。

最初「巴拿馬港口公司」承諾每一年向政府會繳納固定費用2220萬美金和收入的10%。可是在2005年修改的合約決議中,卻取消繳納固定費用規定,而改將每一個貨櫃的處理費自6美金提升至9美金,且要求該公司要投資改善港口設施。此合約前前後後總計修訂了3次,可是越修條件對於「巴拿馬港口公司」越有利,而引人質疑。

2010年,巴拿馬政府把貨櫃處理費定成12美元後,同時也要求從2013年起,每5年必須重新審視合約條款。可是到現在已過去將近12年,費用仍然未有重新調整。

《新聞報》指出,依據2010年所制定的每一個貨櫃12美元費用標準,若根據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分別於2013年、2018年及2023年進行調整的話,那麼現今每一個貨櫃運輸的費用應於16美元左右,而並不是現行的12美元。儘管運河港口有其他國家企業經營,不過中國卻掌握了2個最關鍵的港口,從2010年起至現在,至少已經讓巴拿馬政府短收了10億美金的稅收。

巴拿馬前政府已經多次合約條款調整,其明顯圖利中國企業,且談判條件與過程卻拒絕公開透明,有許多資料更遭前政府列為「機密」致使有關單位無法審查。

「巴拿馬港口公司」還用會影響營運獲利為由,來強烈反對且企圖阻止巴拿馬政府於其擁有的克里斯托巴港(Cristobal)附近進行擴建太平洋沿岸港口設施,因而引發國家發展及企業利益衝突的爭議。

另外,「巴拿馬港口公司」自1997年獲得運河港口長達25年的特許經營權之後,又於2021年依據「自動續約條款」,再取得了25年的特許經營權,一直至2047年。不過巴拿馬現任總統穆里諾(Jose Raul Mulino)政府卻認為,港口運營續約的過程不透明,不只涉及了貪腐弊端,更有可能成為中國於在各地所推動「一帶一路」中常見的「債務陷阱外交」,因而下令審計部門動員展開調查該公司。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