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季風書店華府重生(圖)

一家中文獨立書店的雙城生死記

發表:2024-09-02 23:28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季風書園CEO於淼(美國之音視頻截圖)
季風書園CEO於淼(美國之音視頻截圖)

【看中國2024年9月2日訊】「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我們相聚有時,後會……」「有期!」台下一眾人喊道。這是2018年1月31日,上海季風書園總經理於淼的告別演說。

當晚11時許,上海季風書園的鐵門徐徐落下,這家在上海屹立了20年,高峰時有八家分店的獨立書店迫於官方政治壓力謝幕。

彼時,於淼不曾想到,時隔六年,他會讓這家在中國魔都死去的獨立書店在美國首都華盛頓復生。

2024年9月1日,季風書園——華盛頓唯一一家中文書店在西北區距離杜邦圈地鐵站不遠的地方開幕。

「當時上海季風被關掉,我想就是季風對於一些自由交流,對一些批判性思考的鼓勵和推崇,以及它對成為公共空間的一個努力,所有這些可能在一個非民主的國家被視為一種對文化上的一種威脅,」坐在新開幕的書店二樓一隅,於淼對美國之音說。

談到上海季風書園的關閉,前中共中央黨校教授蔡霞幾度抹去眼角的淚水。在北京時,她經常泡在萬聖書園,而只要有機會去上海,季風一定是必去的地方。

「北有萬聖,南有季風,這是兩個追求自由民主的中國人的精神家園,」她說。

季風書園在華盛頓的重新開幕讓蔡霞百感交集。她希望這裡能夠成為中國人在美國的思想沙龍,能夠從中汲取精神營養。

「越是精神荒漠,越要有人播撒自由的種子,」她說。

上午11點,當地居民喬.戴非(Joe Duffey)走進季風書園時,這個約200平米、上下兩層的書店已是賓客如雲。

戴非在附近經營一家教授愛爾蘭舞蹈的工作室。他不懂中文,但是很開心看到一家中文書店的開幕。他覺得這和杜邦圈有趣、多元的文化相得益彰。

從於淼的口中,他瞭解到上海季風書園被迫關閉的故事。在書店的一面牆上,他看到當年人們與這家書店告別時寫下的明信片。

臨別時,他將從隔壁農貿市場買來的一束鮮花送給於淼的妻子,在書店門口微笑著迎來送往的謝芳。

站在那面明信片牆前,中國人權執行主任周鋒鎖說:「這是一個窗口,對於生活在海外的人來講,通過這個窗口,可以看到在上海人對自由的嚮往。」

一天前,周鋒鎖從紐約趕來華盛頓參加季風書園的開幕。在他看來,這家書店的重生在海外華人中是一個里程碑事件。

他對美國之音說,習近平的倒行逆施迫使很多中國人逃離高壓暴政的環境,在海外形成了一個廣大的讀者和作者群。

當天來到季風書園的前中國維權律師李雙德是這個潤者大軍中的一員。曾經身陷囹圄的他去年從泰國逃亡到美國。

他對美國之音說,自己在中國經歷了整個三年的疫情管控。在他居住的小區有一家人被認為是高風險,居委會把他們的門焊死了。十多天後再把門打開時,一家人全部餓死在家裡。

「這個事情對我刺激很大,」他說。「我明白,以後中國是好不了了。我改變不了中國,但是我知道逃亡。」

上海季風書園關閉後,於淼和家人遠走美國。他只想找個安靜的地方讀書,但隨後發生的意想不到的事情改變了他們的人生軌跡。

新冠疫情期間,妻子謝芳回國探親後一度被邊控。經過9個月的斡旋、抗爭、等待,一家人才得以重聚。

如今他們成了事實上的流亡者。中國,那片承載了他們的熱情、回憶的土地成了無法再自由進出的地方。

「我覺得每個時代都有它的尷尬,或者說不堪的一面,會影響到很多人的命運。」於淼說。「有時候你很難去抗衡。你只能順勢而為。」

他主持的華盛頓季風書園目前有1萬多種書籍,選書風格類似上海季風——以社科、人文類書籍為主。有所不同的是,書店還從臺灣、香港購買了很多書籍,此外,還在當地採購了少量英文書籍,包括聚焦中國和亞洲研究、社會轉型經驗,以及亞裔美國作家撰寫的作品。

「我的選書標準就是開放自由,」於淼說。「所以我不接受任何政府的干涉。」

未來他將在書店定期舉辦講座,還計畫開啟中文出版業務。

 



来源:美國之音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