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加大打擊「華獨礙統」為武統作準備(圖)

作者:梁文韜 發表:2024-06-01 14:45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5個留言 列印 特大

賴
5.20賴清德出席「就職慶祝大會」併發表就職演說(圖片來源:  flickr/總統府)

【看中國2024年6月1日訊】第16任中華民國總統賴清德發表就職演講,宣誓打造民主和平繁榮的新臺灣,大家都要團結愛護國家,任何一個政黨都要反併吞護主權,不可以為了政權犧牲國家的主權。賴總統強調民主臺灣是要跟民主國際社會接軌,這些乃堅定支持民主的國家,這是呼籲國際社會支持及協助守護臺灣。

賴總統雖完全沒有提到「台獨」,但對中國而言,其宣誓詞中稱「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亦不承認所謂的「九二共識」,這等同中華民國已經是主權獨立國家,中共認為這就代表台獨。賴總統強調雙方互不隸屬是在強化兩個中國,早在2019年參與總統初選時就提出「臺灣已經是主權獨立國家」,「已經獨立為什麼要再宣布(台獨)?」,他更重申「陳水扁總統在任時沒有宣布臺灣獨立;蔡英文也沒有宣布臺灣獨立。我當選總統也不會另外宣布臺灣獨立。」

賴言論被視為「華獨」

賴的言論是臺灣獨派眼中所謂的華獨而非台獨,台獨人士反對華獨,因為國民黨當年將在中國內戰中戰敗的軍隊帶到臺灣強行佔領福爾摩沙,所謂的中華民國在臺灣沒有正當性。但對華獨人士來說,臺灣現在有政府運作,可民選總統,又有軍隊,那就表示中華民國在臺灣已經是主權獨立國家,這就違反北京堅持的「一中原則」,即是世界只有一個中國而臺灣是中國一部分。

跟北京一樣,馬英九前總統同樣也是認定只有一個中國,但這個中國是中華民國,北京之所以在賴總統上任前邀請馬前總統到中國訪問,正是看中他同意一個中國原則,只要馬英九不敢在訪問中國時說出那一個他承認的中國乃中國民國這種妄想,北京是可以接受的,馬英九有了一個舞臺,當然亦願意接受統戰安排。

北京加大施壓打擊「礙統」力量

賴總統上臺前後,北京大力施壓,任何阻礙統一的力量都必須被鏟除或受到打擊。北京最忌諱的是在媒體中阻礙統一的力量。至於什麼是阻礙統一則是北京說了算,台獨言論固然是重中之重,台獨政治份子成為重點被打擊對象,包括蘇貞昌等政治人物之前就被「懲罰」。在賴總統上任前,臺灣五位名嘴被中共「依法懲處」,禁止其本人及家人進入中國及港澳地區,罪名實際上是唱衰中國。有趣的是,中共真把臺灣當作自家的管轄地方,將臺灣人視為其國民來懲處。

根據《紐約時報》今年1月19日的報導,為了防止自己中國人唱衰經濟,北京多月以來加大力道審查及恐嚇對經濟狀況及金融政策做出悲觀評估的經濟學家、分析師和網紅等。中國政法大學院長劉紀鵬只因在受訪時提出不是投資股市的好時機而被禁止在抖音和微博上發帖。中國更通過突擊搜查、拘留和逮捕的方式,修理各大小為外資服務的諮詢及顧問公司,就連國內券商看空股市的報告都被迫修改。只准唱好而不准唱衰雖會帶來反效果,但北京相信只要控制言論,人民便更易被洗腦。

文攻武嚇製造心理威脅

為了打擊「華獨」及「礙統」,對臺灣強烈施壓的方式當然是運用軍事手段,加大軍演規模及頻率是要製造心理威脅,警告促獨及礙統的人,以及更易營造斯德哥爾摩綜合症的環境,令害怕長期威脅下的統派人士逐漸「愛上」威嚇者,即使知道對方是惡棍也甘願為其死心塌地服務,未來當中共統一臺灣後的中國人也無妨。至於本來的臺灣投機份子,北京也更好收編及進一步下指導棋。

自從賴清德當選後,北京對和平統一已失去期待,一切文攻武嚇和打擊礙統行徑都是為武統作準備。然而,賴清德的支持度超過五成比其總統得票率還要高

,互不隸屬本來是現狀,在超過八成臺灣人支持維持現狀情況下,除非賴清德主動挑釁中國,製造緊張局勢,否則其支持度仍然處於相對高狀態下,如果北京動武,將會使臺灣上下一心奮力抵抗。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自由亞洲電臺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