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軍金門戰役為何慘敗?(圖)

作者:王友群 發表:2024-01-22 09:0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5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台湾金门记录历史的壁画
臺灣金門記錄歷史的壁畫。(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1949年10月24日,中共建政後的第24天,發起金門戰役。金門乃臺灣的門戶,地處廈門灣。明朝鄭成功、清朝施琅攻取臺灣,都以金門、廈門為出發地。當時,中共已著手奪取臺灣。拿下金門,就是奪取臺灣的關鍵一戰。但是,國軍共軍激戰三天兩夜後,至27日,共軍全軍覆沒,9,086人,或戰死,或被俘。此役被中共稱為1927年建軍以來「唯一一次徹底的敗仗」。

在中華民國戰史上,此役被稱為「古寧頭大捷」。因共軍第一梯隊登陸地點在金門西北角的古寧頭,故名。捷報傳來,國民黨主席蔣介石總算鬆了一口氣,說:「這一仗我們全勝了……臺灣安全了。」無金門之戰,便無今日臺灣。此一役,為中華民國在臺灣延綿至今,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共軍在金門戰役中為何失敗?綜合我看到的有關資料,概括起來,主要原因有六:

第一,指揮不當

共軍此役的總指揮,是第三野戰軍第十兵團司令員葉飛。葉飛選擇十兵團中的28軍打金門。28軍善守不善攻。當時,28軍軍長朱紹清在上海治病,政委陳美藻治理福州,參謀長被調走,軍中只有副軍長蕭鋒負責。葉飛手下具體指揮金門戰役的,就是蕭鋒。

1949年10月24日晚,蕭鋒以三個團約9,000人為第一梯隊,分乘300多艘大小各型機帆船,從福建同安縣沿海出發,駛向金門。這三個團分別隸屬於三個不同建制的師:主攻團244團屬82師,助攻團251團屬84師,253團屬85師。三個團登陸後,竟然沒有一名師長隨同登陸統一指揮。三個團在團長指揮下,各自為戰。上岸後,一個勁地朝縱深猛插,沒有立即修築工事,鞏固灘頭陣地。僅有在古寧頭突破的助攻團團長劉天祥,留下一個營,鞏固登陸場。正是靠了這個登陸場,共軍才勉強堅持了三天。

最後,登上金門島的三個團,被國軍各個擊破。

第二,驕兵輕敵

當時,金門島上的守軍主要是由李良榮任司令的國軍第22兵團,約兩萬人。葉飛統領的中共第三野戰軍第十兵團有10萬大軍。這10萬大軍從山東打到福建,一路都很順。葉飛根本沒有把金門守敵放在眼裡。

1949年10月,在福建泉州召開的十兵團作戰會議上,葉飛自信滿滿地說了四個字:「此役必勝!」葉飛在老虎洞宴請廈門地方領導時,用筷子指著菜盤說:「金門就是這盤中的一塊肉,想什麼時候夾,就什麼時候夾,跑不了。」葉飛還對具體指揮金門戰役的蕭鋒說:「看來大陸再也不會有什麼大仗打了,你們28軍就掃個尾吧。」

進攻金門的船隻本來就很緊缺,但是,主攻團的幾條船上卻載著大量新印製的人民幣,據說是準備用來慶功時論功行賞的。另一個團的船上裝了肥豬,是準備開慶功宴時大快朵頤的。還有的船上還載著辦公桌、椅,準備戰鬥結束後,建立「新政權使用」。主攻團的作戰計畫中有一則命令:「每人攜帶熟給養三餐,準備苦戰一天。」意即一天結束戰鬥。助攻團則準備「在金門縣城吃中午飯」。

金門島上有一支裝甲部隊,有美制M5A坦克22輛。葉飛和蕭鋒都知道,但沒有當一回事。共軍登陸部隊確實帶了打坦克的火箭筒。當時,火箭筒分為前筒、後筒和火箭彈三部分,需三人配合才能發射。

因欠準備,結果前筒裝在甲船,後筒裝在乙船,火箭彈裝在丙船。共軍強行登陸後,因建制混亂,甲找不到乙,乙找不到丙。火箭筒全部無法使用。而國軍的坦克卻派上了大用場,給共軍以重大殺傷。國軍東南軍政長官陳誠稱:「金門作戰,裝甲兵居於首功。」

第三,準備不足

中共第三野戰軍副司令粟裕,對攻擊金門曾經有過「三不打」的指示:沒有一次運載六個團的船隻不打;敵增援不打;要求山東沿海挑選六千名久經考驗的船工支援十兵團,船工不到不打。但是,粟裕提出的三條,金門戰役打響前,都沒有準備好。

就船隻而言。僅準備了300多艘,只能運三個團。由於船隻不夠,只好等這些船把第一梯隊運到金門後,再回來接運第二梯隊。但是,這300多艘船一艘也沒有回來,就全部被摧毀在金門海灘上。

當時,一位縣委書記說:「福建這麼大,我看籌一千條船也能籌到。」一個船工在戰後說:「什麼沒船?我住的那灣子裡就有一百多條哩。」就敵增援而言。金門戰役打響前,蔣介石下令駐廣東潮、汕的胡璉所屬12兵團增援金門。有關胡璉兵團正被調往金門的情報,頻頻傳來,卻一直沒有引起共軍指揮系統重視。10月24日,胡璉兵團已在金門海面停留一天一夜,即將登陸,共軍還渾然不知。

當共軍在金門北島登陸時,胡璉的12兵團在金門南島下船。當共軍在北島與金門守軍激戰的關鍵時刻,胡璉的12兵團源源不斷從南島增援北島。共軍越打越少,國軍愈打愈多。最後,在國軍南北夾擊下,共軍一敗塗地。

國軍的海軍、空軍對金門島上的陸軍的增援,對國軍取勝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共軍既沒有海軍,也沒有空軍,為登陸金門的官兵提供海、空支持。至於山東六千名久經考驗的船工,一個也沒有到。

第四,知彼不足

當時的福建省政府主席兼廈門警備司令湯恩伯,在廈門失守後,蔣介石嚴令湯:「金門不能再失,必須就地督戰,負責盡職,不能請辭易將。」金門島原無永久性工事,由於受到蔣介石的特別關注,1949年10月初,金門國軍開始大規模建永久性工事。在古寧頭到一點紅之間,寬達10公里的海岸線上,建了200多個碉堡。

湯恩伯從廈門退守金門後,成為金門戰役的最高指揮官。他判定:共軍登陸金門,必在古寧頭至一點紅之間。10月24日下午,國軍22兵團在古寧頭和一點紅沙灘上舉行大規模反登陸演習,到黃昏才結束。幾小時後,共軍果然在古寧頭至一點紅一線登陸,登陸點的選擇與湯恩伯的判斷不差分毫。戰鬥的情景又與白天國軍演習的情況如出一轍。

這一線的200多個碉堡,國軍22兵團全體將士,包括被共軍輕視的裝甲兵,以及及時趕來增援的海軍、空軍、陸軍,給來犯共軍迎頭痛擊。

第五,民心不順

共軍徵集的船隻、船工大多來自福州、泉州等地。每船三兩黃金、每人三兩黃金,再加鴉片。即便如此,這些船工對共軍攻打金門並不熱心,有的要麼藏匿不出,有的要麼故意搗蛋。戰役最激烈時,十兵團從廈門重金募得一艘火輪,擬增援金門,但船主竟瘋也似地把船開上沙灘擱淺。

上了船的船工也貪生怕死。儘管事先給他們先吸食了鴉片,仍膽小如鼠。接近金門海灘時,面對隆隆的槍炮聲,嚇得龜縮船底艙不敢出來。共軍登上金門島後,金門百姓不僅不支持,反而與之為敵。

國軍飛機來轟炸共軍時,古寧頭村的村民們聚在附近山頭看熱鬧。村史記載:每當飛機投中目標,村民都大聲歡呼。國軍押解共軍俘虜和傷員下戰場時,村民皆喊:「打!打!打!」

古寧頭戰役博物館
古寧頭戰役博物館。(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六,天意使然

共軍在偷襲金門島的過程中,出現三大意外:

第一個:國軍炮彈意外擊中共軍船隻。

10月24日深夜,當共軍244團在古寧頭登陸時,白天參加軍演的國軍,有三輛坦克意外留在古寧頭的沙灘上(一輛出故障,另兩輛留下護衛)。

其中,一輛坦克意外地將炮口對著海面;一位射擊手意外地踩到腳部的擊發器,將一顆穿甲彈打出去了;這顆穿甲彈意外地命中了共軍登陸的244團的彈藥船。「轟」的一聲巨響,引發大爆炸。

一時間,火光衝天,引燃周圍的船隻,警醒沉睡的國軍。三輛坦克隨即投入戰鬥;其他國軍官兵迅速各就各位,參加戰鬥。

第二個:國軍中尉意外踩響地雷。

古寧頭大戰前,凌晨一點多,國軍201師的突擊排排長卞立干中尉查哨時,意外地踩到地雷受傷。當時爆炸聲很大,驚醒防線上睡覺的官兵,以為共軍上岸了,紛紛拿槍警戒,帶著彈藥衝入戰壕。炮兵營迅速將各炮位的炮彈推入炮膛,開始備射。

半小時後,第一波搶灘的共軍真的來了。他們一下船,便成了國軍槍炮射擊的目標。

第三個:上漲的海潮意外出現退潮。

共軍的第一梯隊三個團分乘300多艘船,於25日凌晨登陸金門時,正值海水最高潮時,水深浪闊,船隻長驅搶灘。

共軍登陸後,恰好遇到退潮。潮水一下子退到10米開外,共軍船隻全部擱淺在海灘上。

當晚,這些船隻受到國軍炮火的猛烈攻擊。天亮後,國軍的飛機和軍艦趕來,從天上和海上對著這些船隻又轟又炸。

結果,300多艘船隻無一倖免,全都在炮火中化為灰燼。

結語

1949年10月,金門一役,共軍全軍覆沒,出乎共軍官兵意料之外,也出乎國軍官兵意料之外。因為當時中共在大陸已奪取政權,國軍正敗退臺灣。

對於中華民國來說,古寧頭大捷,除了共軍主觀失誤,國軍英勇奮戰,國軍海、陸、空密切配合等之外,一連串的意外,確似天祐神助。



責任編輯:陳天鵬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