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23年7月8日訊】中國官方以國家安全為由,宣布從8月起對鎵、鍺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此舉被認為是對美歐日韓聯手限制中國獲取半導體晶元技術能力的反制。不過,分析認為北京再次利用稀有元素進行出口管制的影響有限,是與西方進行技術和貿易領域談判中一枚不具威脅力的籌碼。
美國和盟友有能力提升產能
鎵和鍺這兩種稀有金屬都被美國和歐盟列為關鍵礦產。雖然中國在這兩種礦產物項的生產世界領先,但並非佔據絕對的支配壟斷地位。因此,許多專家認為,中國拿這兩種元素對外國進行制裁令人匪夷所思,出口管制只是一種象徵意義的信號。
鎵所應用的產品主要包括半導體材料、半導體發光元件、集成電路、晶體管、無線通訊以及軍用衛星等;鍺是軍工、國防、高新科技等領域的重要原材料,應用於紅外光學、光纖通信、太陽能電池和催化劑等行業。
鎵是一種大宗商品,其他一些國家的生產中也佔據全球的重要份額。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在一篇分析文章中說,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上缺乏完全的封鎖能力,這可能會削弱其制裁的效力,「制裁可能主要是象徵性的」。
中國是原生鎵和精煉鎵的主要生產國,其中原生鎵主要是鋁工業的副產品。2021年,中國鎵出口佔全球鎵出口的29%,很大一部分產能被國內使用。
日本也是全球鎵製品生產的主要參與者,儘管許多日本公司目前依賴低成本的中國產粗鎵對其進行精煉,但日本仍可從其他國家進口粗鎵。
除中國外,日本、烏克蘭、哈薩克斯坦和加拿大等國也有生產粗鎵的企業,主要為有色金屬冶煉廠和大型氧化鋁廠。其中,日本陶氏金屬礦業公司利用墨西哥進口的鋅冶煉副產品進行精煉鎵的生產,不受中國出口限令的影響。此外,回收廢料也可以為精煉鎵提供原料來源。
許多美國盟友有能力重啟鎵的初級生產。CSIS的分析說,2016年停止運營的德國施塔德鎵礦(Ingal Stade GmbH)回應全球鎵價格上漲,已經在2021年宣布計畫重啟鎵生產;澳大利亞擁有大量鋅和鋁土礦(鎵生產的關鍵),美國鋁業公司(Alcoa)在澳大利亞的平賈拉(Pinjarra)氧化鋁精煉廠附近的設施可能會為澳大利亞提供鎵的產能。
在鍺生產方面,雖然中國的鍺產量佔世界總體的70%以上,但美國鍺的存儲量約有3870噸,佔全球存儲量的45%。
美國國防部本星期四(7月6日)表示,美國擁有鍺戰略儲備。五角大樓發言人說,國防部正在積極採取措施,增加微電子和太空供應鏈關鍵材料的國內開採和加工,包括鎵和鍺。
伯明翰大學戰略元素於關鍵礦物中心研究員加文·哈珀(Gavin Harper)在一篇分析文章中說:過去,鍺是從德國、拉丁美洲和非洲開採的礦物中提取的,因此這些地區可能再次湧現鍺的生產浪潮,並投資於研究對這些關鍵材料依賴較少的設備,但取得成果需要時間。
台積電:對生產影響不大
路透社報導說,許多國際半導體企業在中國宣布對鎵、鍺的出口管制措施後表示,新措施不會對它們造成直接影響。
全球領先的晶圓廠台積電(TSMC)說,預計中國出口管制不會對其生產產生任何直接影響,但將繼續監測事態發展。
氮化鎵激光器主要製造商日亞化學公司表示:「目前沒有影響。」
總部位於荷蘭的晶元製造商恩智浦半導體表示,預計不會對其業務產生重大影響。
美國半導體製造商微芯科技(Microchip Technology)的初步評估是「不會產生實質性影響」。
德國晶元公司英飛凌的消息人士對路透社表示,他們大部分的原料供應來自中國以外。
澳洲納微半導體(Navitas)公司表示,預計中國限令不會對其業務產生不利影響,並強調:「鎵在全球都有重要的來源,因為它是鋁等其他金屬生產中的天然副產品。」
加圖研究所(Cato Institute)總體經濟學和貿易政策研究副主席斯科特·林西科姆(Scott Lincicome)認為,中國的出口管制「根本行不通」。
他對美國之音說:「各生產商和各國政府擁有大量原材料庫存,這不太可能給全球半導體生產商帶來巨大壓力。」
「稀土牌」前車之鑒?中國可能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許多分析認為,中國的出口管制限制了低成本礦產的供應,導致全球需求的增長,這將導致未來幾年這些稀有金屬價格的上漲,激發外國提升產能。中國此前針對日本的稀土出口禁令就是一個例子。
2010年,由於在釣魚島(日本稱尖閣諸島)問題上的領土爭端,中國阻止了對日本的稀土出口。中國在國際事務上打「稀土牌」迅速引起外國警覺,引發了一場尋找替代產能的的國際競賽。
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的數據,澳大利亞和美國的產量隨後有所增加,導致中國在全球稀土產量中所佔的份額從2010年的98%的降至2022年的70%。
林西科姆說:「假設市場反應類似,而且這些金屬(鎵、鍺)並不罕見,世界各地還有其他地方有大量儲藏,這最終可能會對中國、對中國官方產生反作用。」
中國反制荷蘭、日本隨美國對華施壓
中國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在接受中國官媒、英文的《中國日報》(China Daily)採訪時說,對這兩種礦物產品進行出口管制 「只是中國反制的開始」,稱中國的制裁手段和種類還有很多。
不過,分析認為,魏建國的講話同時暴露出中國對「脫鉤斷鏈」的擔憂。
中國此次宣布礦物產品出口管制前,荷蘭政府6月30日宣布,將與美國和日本一道,從今年9月起對半導體技術採取出口管制。在新規定下,荷蘭阿斯麥(ASML)公司必須獲得許可證,才能對中國公司出口中高端的光刻機。
《華爾街日報》7月4日報導,美國政府準備限制中國企業獲取美國公司提供的雲計算服務,要求微軟、亞馬遜等服務提供商必須獲取許可才能為那些從事人工智慧等技術開發的中國公司提供雲平臺服務。
此外,預計拜登政府還將在7月強化去年10月出臺的對華晶元技術出口限制,可能影響英偉達對中國出口特製的A800晶元。
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戰略科技項目主任詹姆斯·劉易斯(James Lewis)說,美國財政部長珍妮特·耶倫(Janet Yellen)7月5日啟程前往北京,中國海關總署3日宣布鎵和鍺的出口管制,明顯意有所指。
「(中國)在她訪問前這麼做的意思,這是對著她來的。」劉易斯對美國之音說:「這是在告訴美國,你不是唯一可以限制技術轉讓的國家,這為談判提供了討價還價的籌碼。」
中國商務部發言人束玨婷7月6日說,「在發布公告前,中方已通過中美、中歐出口管制對話渠道進行了預先通報。」
劉易斯說:「中國人是在試圖表明,他們非常不喜歡美國的技術轉讓限制,他們希望美國放棄其中的一些限制。如果他們在與耶倫的會談和其他會談中表現出色,(美方)也許會有一些讓步,但很有可能他們(中方)實施了這些限制只會激怒別人。」
他還表示,中國說的比實際能做到的更強硬:「他們必須要給他們的聽眾表演,所以他們發表了非常強硬的聲明;但在私下裡,他們更具有和解性。」
中國最有力的武器是市場
分析認為,中國出口管制並非有利威脅,其最有力的貿易武器還是其龐大的國內市場。
劉易斯說:「西方公司--美國,歐洲,日本,西方公司仍然希望進入中國市場。這是中國擁有真正影響力的地方。在其他領域,例如半導體材料等,他們沒有那麼多實力。」
但專家警告,如果中國官方阻止半導體設備和技術等進入中國市場,這將阻礙中國自身產業發展,因此北京必須格外謹慎。
中國此前以安全為由,限制在國家關鍵基礎設施使用美國美光公司的存儲晶元產品。但業界人士認為,這一限令的影響到的範圍有限。
林西科姆說:「在半導體之外,你也有類似的問題。例如,中國可能會通過阻止糧食進口刺激美國農民的痛處。但這樣做會傷害中國人民,而且傷害中國經濟。」
他說:「我預計,我們將繼續看到中國官方在可能的情況下使用各種槓桿來阻礙其他半導體生產商,阻礙美國經濟和其他國家的經濟,給它們帶來痛苦。但是,在貿易領域,傷害他人,也會傷害到自己」。
責任編輯:辛荷 来源:美國之音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