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慶飲食:端午粽食趣(組圖)

作者:米娜 發表:2023-06-22 01:0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端午節包粽子
中國人的端午粽文化傳承已久,不妨自己動手包粽子。

端午節包粽子
包粽子可以選擇自己喜歡吃的食材。

端午節包粽子
粽子餡料豐富美味。

端午節包粽子
包粽子能體會動手做美食的樂趣。

端午節粽子
粽子表現了中華文化的豐富多彩。

中國人的端午粽文化已經傳承了二千多年,從粽子內外特色的演變,到文化意義的積累,表現中華文化的豐富多彩。

最早的粽子形狀

端午節粽子
西晉的粽子並不叫粽子,叫角黍,即黍米被菰葉包裹成形狀酷似牛的角。

最早的粽子記載,是二千多年前,西晉周處的著作《風土記》,其中記載:「俗以菰葉裹黍米,煮之,合爛熟,於五月初五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然而,當時粽子並不叫粽子,叫角黍,即黍米被菰葉包裹成形狀酷似牛的角。

竹筒米祭祀屈原

端午節粽子起源竹筒飯
楚地人民以竹筒貯米投入水中來祭祀屈原。

端午節吃粽子的傳說更早,五月初五,原是古代楚地的傳統節日,而賽龍舟相傳是為了打撈愛國詩人屈原的屍體,楚地人民以竹筒貯米投入水中來祭祀屈原。後來又在竹筒米上蓋上楝葉、纏上五色絲繩加以保護,其後逐漸演變成粽葉包米。

菰葉粽寓意端午純陽

端午節粽子
黃色的黍米粒黏結,即古詩詞中的「角黍包金」。

古人也把中國「天人合一」的文化觀包裹在粽中。《風土記》中「取陰陽尚相包裹未分散之時象也」,象徵端午時節,天地陽氣至極,陰陽未分,人們將菰葉裹黍米放到草木灰鹼汁中煮到爛熟,黃色的黍米粒黏結,即古詩詞中的「角黍包金」。

粽子造型轉枕頭型

端午節粽子
後來,竹葉包粽出現,粽子還不是角形,而是枕頭形狀。

後來,竹葉包粽出現了。據《齊民要術》中介紹一種甜棗栗粽,先用黏米細末加上蜜水調和,再揉出長尺餘、廣二寸餘的米糰,上下面都布滿棗、栗肉,然後以塗油的大竹葉包起來,不過這時的粽子還不是角形,可用枕頭形來比喻。

白米粽象徵君子美德

端午節粽子
唐人用米講究內在美,視晶瑩剔透為上選,對應君子美德。

唐代筆記小說《酉陽雜爼》記載:「庾家粽子,白瑩如玉。」當時上市的粽子商號已經不少,其中「庾家粽子」以「白瑩如玉」的賣相勝出,並登名榜。「如玉」之粽也反映了唐人用米講究內在美,視晶瑩剔透為上選,對應君子美德。

端午粽傳統歷久彌新

端午節粽子
各朝皆多有新的粽子特色出現,豐富了中華文化的內涵。(以上圖片來源皆為Adobe Stock)

端午粽的歷史穿越二千多年,各代保有舊時風尚,宋人歌曲唱「角黍包金,香蒲泛玉,風物依然荊楚」。歷史長河中,各朝皆多有新的粽子特色出現,演變出不同的餡料與造型,推陳出新,不忘傳統,更豐富了中華文化的內涵,造就端午粽更精彩。



来源:看中國時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