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是一種尊貴、吉祥、莊嚴、神聖的象徵,代表好的德行,是中國極具代表性的傳統文化之一。(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畫龍點睛」這句成語出自唐代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張僧繇》,原形容梁代畫家張僧繇作畫的神妙。後多比喻寫文章或講話時,在關鍵處用幾句話點明實質,使內容生動有力。
那麼,為甚麼畫龍要點睛?龍具有甚麼樣的魅力,能讓古往今來,多少中國人為之吟詩作畫,從而形成了中國不可或缺的龍文化意象呢?
成語「畫龍點睛」的由來
「畫龍點睛」這則成語與南朝梁武帝時期的宮廷畫家張僧繇有關。
張僧繇以善畫佛、道著稱,亦兼畫人物、肖像、花鳥、走獸、山水等,其中,最令人津津樂道的就是畫龍。
有一年,張僧繇在金陵安樂寺的牆壁上畫了四條龍,神態生動、傳神,龍好像隨時都會飛起來似的。觀者讚不絕口,但卻納悶為何四條龍都沒有眼睛,遂問張僧繇。張僧繇跟大夥說:「如果畫上眼睛,龍就會飛走了。」大家都覺得不可思議,堅持要他給龍點睛。
張僧繇不知如何是好,便給其中兩條龍畫上了眼睛。果然,他剛畫好,天色就大變,電閃雷鳴中,兩條龍騰雲駕霧地朝天空飛去。圍觀的民眾看得目瞪口呆,回頭再看沒畫眼睛的那兩條龍,依然還在牆上。眾人這才相信張僧繇所言不虛。
後來「畫龍點睛」就用來比喻繪畫、作文時,在最重要之處加上一筆,使得全體更加生動傳神;亦用來比喻做事能把握要點,讓整件事更加圓滿。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龍
提起龍,在中國古代社會裡,牠是一種尊貴、吉祥、莊嚴、神聖的象徵,代表好的德行,是中國極具代表性的傳統文化之一。
從遠古的玉飾、陶器,一直到後來的工藝、書法、繪畫、服飾等,常常會看到龍的裝飾,就連古代皇帝都要穿「龍袍」、坐「龍椅」,這些都展現出龍在中國人心中的重要地位。
在中國人的心目中,龍是帝王的象徵,也是威嚴而神聖的靈獸。它天生異能,身體上覆滿魚一樣的鱗,可以生活在深邃的江河湖海之中,掀起陣陣波濤;也能在陸地上行走,威猛無比;還能直衝雲霄,呼風喚雨。
龍具有蛇身、蜥腿、鳳爪、鹿角的特徵。因為龍的身形和閃電的形狀極其相似,再加上電閃雷鳴之際往往大雨滂沱,因此,龍就順理成章的被看作「雨水」之神。據傳,龍會根據上天的命令,把地上的水帶到天上,再讓這些水根據天命降落人間。
因為龍如何行雨、甚麼時候行雨對人的生活有著極大的影響,因此人們自然而然地對龍形成了敬畏之感,常恭敬地稱龍為「龍王」。
来源:看中國週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