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兩岸關係冷卻,台海局勢緊張,學者提醒須關注中共二十大之後的軍事動向。(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2年1月12日讯】(看中國記者明思綜合報導)2021年兩岸關係冷卻下,共機頻繁擾臺,導致台海局勢緊張。有學者分析,進入2022年,北京當局仍將以和統為重點,但可能持續用「灰色地帶戰略」方式壓迫臺灣,除達到武嚇目的外,也企圖迫使美國在某些領域對其讓步。而在經濟方面,學者也提醒中國政府一向數字造假,中國經濟暗藏危機。
據中央社報導,臺灣政大東亞所與中共研究雜誌社11日舉辦「2021年中國大陸情勢總結與未來發展趨勢觀察論壇」,針對黨政、經濟、社會、軍事、外交、兩岸等六面向進行討論。
中山大學亞太英語學程兼任助理教授林穎佑在分析中國軍事情勢時表示,今年將舉行的中共二十大,應關注軍委會成員是否有大幅調整。目前共軍高層多是1996年台海飛彈危機時擔任營長、旅長的要角,甚至在東部、南部戰區前線服役過,所以當「台海幫」浮出檯面的時候,也是臺灣將面對的挑戰。
在兩岸關係方面,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助理教授曾偉峯表示,2021北京對臺採兩手策略,一手是透過一些措施或待遇,吸引臺灣資金與人才,另一手則是透過禁止臺灣農產品、軍機擾臺等手段威嚇臺灣。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中國海協會副會長孫亞夫宣稱,中共二十大將有對臺新主張,和統和武統不對立。曾偉峯認為,從北京領導層近期的表態來看,重點仍傾向於和平統一,但如果臺灣突破所謂「紅線」,中共也很有可能不顧成本侵犯臺灣。
另外他提到,今年中美之間的競爭將是影響兩岸關係的重要因素,北京當局對臺灣的打擊因中美衝突有可能會更加劇烈,但臺灣的國際能見度與友好國家也因此增加。所以臺灣應建立自己的外交戰略,在中美大國中維持以臺灣利益為優先的戰略布局。
在經濟方面,遠景基金會研究員林雅鈴表示,2021年中國經濟成長主要依賴進出口拉動,但投資、消費雙雙低迷是隱憂。進入2022年,中國大陸經濟會因疫情不確定性影響供應鏈穩定,但中國政府將會透過各項政策大力促進投資與刺激消費,維持穩定。
她指出,中國企業與地方政府的債務問題將制約經濟發展。中國政府近年透過專項地方債推動基礎建設,地方新發行債卻僅有30%投入基礎建設,其餘集中於置換存量債務;同時,企業債也充滿危機,預計2023年到期的中國企業公司債高達2.14兆美元。
林雅鈴預估,未來2、3年是中國企業與地方債還債高峰,如果債務違約問題持續惡化,大量資金撤離中國債券市場,出現信貸緊縮,可能會引發金融市場震盪,為中國經濟帶來巨大衝擊。
日本《產經新聞》臺北支局長矢板明夫則在臉書發文指出,現今中國的經濟基本上沒有好的要素,如疫情封城、無預警斷電,外資出逃等各種問題都不斷出現,而北京當局的對策也亳無章法,不但不紓困,還忙於抓權和割韭菜,但中國統計部門發表的經濟數據,像失業率、工業增產率丶物價指數等都還不錯。經濟問題多,但數字漂亮的理由很簡單,就是今年中共將召開二十大,要為此塗脂抹粉掩蓋。
矢板明夫提醒,日本和臺灣很多分析師都拿著中國政府的數據分析,認為中國還值得投資,但他們不知道數字是假的,很容易起誤導作用,「二十大之後,當謊言越來越大,社會實在承受不了的時候,中國經濟會不會出現一個巨大的下滑?那個時候,逃命都可能來不及了。」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