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都江堰為何能使用千年不毀壞?(圖)

發表:2021-10-18 12:22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四川都江堰
四川都江堰(圖片來源:星星/維基百科)

塵世為官多如星,為民謀福稀可數。換言之,為政者所做益民利生之工程,能讓人千秋萬世流傳稱頌的大概不多。2000年11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文化類世界遺產的四川都江堰就是其中之一。西元前256年,戰國時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和兒子李二郎,組織巴蜀民眾改造山河,興修水利,創建了舉世聞名的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了「水旱從人、不知饑饉」的「天府之國」。

來認識都江堰工程之前,咱們先來認識都江堰流傳的一則傳說――「望娘灘」。

一個割草的小孩因為誤食了天上掉下來的寶物,將要變成一條龍。她的母親跑到江邊,拖住了他的一條腿,此時孩子一半身子已經變成了龍,另一半身子還是人身。母親呼喚一次孩子,孩子就回一次頭,吐出一個河灘。母親一連呼喚了廿四次,孩子就吐出廿四個河灘,最後變成一條龍飛走了,而這廿四個河灘,就構成了都江堰。

傳說,終歸是傳說而已。若無良好水利工程,千萬百姓將飽受洪災帶來的危害。

李冰父子造福百姓 澤被千秋

太史公司馬遷在《史記・河渠書》中,記下這位創建都江堰豐功偉績的地方官,但他只寫了「蜀守冰」,沒有寫他姓什麼。這位水利專家的姓是後來班固寫《漢書》才補上。為了紀念李冰父子,巴蜀人民每年在都江堰放水時,都要舉行隆重祭祀儀式,歲歲不絕。歷代帝王順應民心,對李冰父子的功績亦十分重視,宋、元時封李冰父子為王,建二王廟,供人民祭拜。

古書上雖然沒有記載李冰生平,但毫無疑問,李冰是一位勤政愛民的地方官兼傑出的科技專家。他在四川任職期間,不僅創建造福萬世的都江堰,還建蓋了許多益於民生的工程。他的功績可謂「澤被千秋」,其科學價值和巨大的經濟效益,在人類史上留下不朽的篇章。

「離巢水庫」減少淤砂之害

位於長江中游的四川,因為有四條長江的支流,在此注入長江,所以稱為四川。這四條支流裡,以岷江最容易氾濫成災。岷江源自甘肅與四川交界的摩天嶺,此處是海拔四千的高峰,春天時挾著由雪溶化的河水,自北方奔騰而下,並沖刷河岸兩邊軟弱的砂葉岩與泥岩,帶著所沖刷出的泥砂,幾近筆直的往南方流,經常造成巨大的水害。

都江堰從李冰父子建造起,使用了約一千五百年,到元朝才崩掉毀壞。為什麼能使用這麼久?最主要的關鍵和李冰父子建的不是擋在河中的水壩,而是座落在河邊的「離巢水庫」有關。離巢水庫可使岷江水混濁時不進水,澄清時才引水,如此即減少水壩的淤砂之害。

魚嘴分水堤、寶瓶口和飛沙堰

都江堰水利工程最主要部份為都江堰渠首工程,這是都江堰灌溉系統中的關鍵設施。渠首又由魚嘴分水堤、寶瓶口引水工程和飛沙堰溢洪道三大工程組成。李冰父子建都江堰,材料都是取自現場,為了分岷江以取水,在河中,以四川產的大竹子做成竹筏,盛山上取來的大石沉在河中,稱為「分水魚嘴」。分水魚嘴的西方,流有岷江百分之六十的水量稱為「外江」,仍屬於岷江主流道;分水魚嘴的東方稱為「內江」,引百分之四十岷江水,進入寶瓶口。

李冰根據水流及地形特點,在坡度較緩處,鑿開一道底寬十七米的楔形口子,峽口枯水季節寬十九米,洪水季節寬廿三米,此即寶瓶口引水口。寶瓶口是內江進水咽喉,具有引水和控制進水的作用,是內江能夠「水旱從人」的關鍵水利設施。由於寶瓶口自然景觀瑰麗,有「離堆鎖峽」之稱,屬歷史上著名的「灌陽十景」之一。

飛沙堰是中段的洩洪道,有排洪和排沙的功能。因而,都江堰水利工程解決了江水的自動分流、自動排沙、自動排水和引水的難題,收到了行水灌田、防洪抗災的功效,是世界水利工程史上的一大奇觀。

為了了解河道之內是否淤砂太多,李冰在河道內沉有五隻石犀牛,成為河底量測的基準點。此外,在河中立有三個巨大的石人以觀測水位深淺,當水位低於足下,就多引江水,水位高過肩部,則少引水。都江堰是「天府之國」的富庶之源,至今仍發揮著無可替代的巨大作用,灌溉良田一千多萬畝。



責任編輯:衍淡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