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發現秦代古船遺址 秦跨海作戰造大船?(圖)


考古發現古船廠(16:9)
考古發現秦代古船遺址 秦跨海作戰造大船?(示意圖/圖片來源:Adobe stock)

考古專家挖出一座秦代造船遺址,大約建造於秦始皇統一嶺南時期。這處造船工場規模巨大,造船木材的選擇及船臺的結構形式等,都顯示出當時可以造出寬8米、長30米、載重五六十噸的木船,說明2千多年前秦代的造船技術和造船生產能力都居很高水平。秦始皇建造這些大船,難道是用於跨海登陸作戰?

古代船隻結構 運用風帆自然風力資源

中國古代造船歷史悠久,在浙江跨湖橋遺址中,考古專家就曾發挖出一艘水上交通木船,根據碳14測定,這艘小木船距今至少有7500年。

到了商朝,《詩經.商頌》中歌頌殷人先祖的《長發》中記載,「相土烈烈,海外有截」。顯然,這說明商朝有過跨海作戰的經歷,征服了海外領土。部分學者指出,商朝時期的人就懂得運用風帆的自然風力資源。

春秋戰國時期,中國船舶製造和運用更加蔚為大觀,最典型的是公元前525年的吳楚之戰。在吳楚長岸之戰中,吳軍曾以吳王座艦、大型樓船余皇,作為指揮戰艦。而且,伍子胥奔吳見到闔閭之後,稱「樓船者,當陸軍之樓車」,顯然說明吳楚都有水軍。伍子胥提到的「樓船」,就是古代的大船,載重量超出今天的想像。

春秋戰國時代,當時海外貿易開始發達起來,東南沿海國家普遍設有「船宮」,專司造船,而且商船和戰船開始區分開,而在秦漢王朝,已經有了「樓船將軍」一職的設置。

根據《史記.平准書》記載,「(漢武帝)乃大修昆明池,列觀環之。治樓船,高十餘丈,旗幟加其上,甚壯」。東漢劉熙所撰《釋名》中記載,樓分三層,分別叫「廬」、「飛廬」、「雀室」,其中「雀室」是瞭望指揮平臺。漢武帝準備征服南越,於是建造大型樓船,甲板上有三層建築,高10丈(27.6米),大約可載1000人。

古代船隻載重量超出想像

從秦始皇到漢武帝征討南越,大約有百餘年時間,造船技術又有了發展,由此判斷秦朝造船情況,當時秦朝製造60噸船隻就並非不可能了。

據《後漢書》記載,公孫述盤踞漢中,曾打造十層赤樓帛蘭船。吳主孫權也曾造大樓船,名曰「長安」,可載戰士三千。一人按50公斤計算,能裝3000人的大船,經過400餘年發展,當時已經能夠製造載重150噸的船隻了。古代船隻載重量超出想像。

更為重要的是,1975年在廣州市區中山四路一帶發現的遺址中,廣州秦朝造船遺址旁的南越王墓(趙眜之墓,趙佗之孫,南越國第二任國王)中,考古還發現了二種文物:

一個是,在南越王墓中,出土原支大象牙5支、並排堆放。其中最大的象牙長126厘米、整堆象牙寬57厘米。學者研究確認,這些象牙就是產自非洲。二是,除了不可思議的非洲象牙,還出土了一批中亞器物,比如產自波斯的銀盒。除了銀盒,考古專家還發現了異國風情的漆盒、熏爐和深藍色玻璃片等。

這些發現被認為,早在2000多年前,中國對外海上貿易就已經非常發達,或許遠航非洲,換取非洲象牙,或許遠航波斯,換取非洲象牙、波斯銀盒等,如果真能如此遠航,那麼製造60噸大船,也就順理成章了。

其實,從考古發現來看,早在春秋戰國時期(甚至更早),東南亞海上貿易就極為發達,海上絲綢之路就已經慢慢在形成,由此提升了造船技術。

秦始皇製造這些大船?

據史書記載,秦始皇平定嶺南時期,當時處在番禺(即今廣州)的一支秦軍,專門建造了大量的船隻,供平定甌越(大致今浙江的溫州、臺州、麗水等地)所需。這很驚人,早在2000多年前,秦始皇就已經實行了跨海登陸作戰。

總之,儘管很難100%確認秦朝船隻的最大載重,但從歷史記載和考古發現來看,當時製造載重60餘噸的樓船是可信度極高的。



責任編輯:任鳳鳴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