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場上不落俗套的文章怎麼寫?(圖片來源:Adobestock)
選材,是指透過生活觀察、人生經驗和具體感受的不同角度,我們會捕捉到豐富的寫作材料,但必須經過嚴格的篩選、提煉。
蒐集寫作材料,先要求廣博豐實;選取素材,則要求去蕪存菁。對於材料要進行分析研究,嚴格取捨、剪裁,然後選用,才能寫出不落俗套的文章。
選材的重要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寫文章好比煮飯一樣,沒有豐富的材料──「米」,便寫不出美妙的文章──「炊」。然而有了各種材料以後,還要面臨如何選材的問題,寫文章是要講究選材的。
魯迅說:「選材要嚴。」就一個作文題來說,可能有很多材料都能夠表現這篇文章的主題,但是在進行寫作時,把所有的材料一股腦兒全塞到文章裡,往往不太適當,使得過多的材料淹沒主題,就會造成文章繁複雜亂的毛病。
因此,我們在處理材料時,一定要懂得篩選。
寫作要訣
.材料要有代表性
是指選取的材料要具有典型意義,這樣才能發揮文章的說服力和表現力,引起別人的共鳴。典型的材料,就是能把握人們共通的經驗、情感,這樣才能建立合情合理的內容。
.材料要有新鮮感
大自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同樣的,在我們生活中並不缺乏新穎的材料,而是缺乏捕捉的能力。創造新穎的材料,需要匠心獨運,慧眼獨具。北方有句土話:「不吃別人嚼過的饃。」就是這個意思。
.宜選自己熟悉的材料
選定自己熟悉的材料來寫,即使不能創造佳作,至少也會寫出像樣的作品。材料熟悉,寫起文章來就得心應手,很多學生會誤以為材料愈奇特愈好,放棄自己熟悉的東西不寫而去寫不熟悉的材料,結果往往吃力不討好。所以,在生活中選取熟悉的材料,比較容易寫出感人出色的作品。
表現技法
嚴格篩選法
搜尋到材料,不能照單全收,要認真進行取捨,不能糊裡糊塗的以為「撿到籃裡就是菜」。篩選的原則就是扣緊主題,與文章中心思想關係不密切的,就要剪裁乾淨;老掉牙的、稀奇古怪的、庸俗沒意義的材料要仔細的的篩選。
範例:以〈影響我最深的一位師長〉為例──正面的材料:生活樸實、教學認真、以身作則、學問淵博、講課生動、默默耕耘,這些角度的具體材料就可選用;負面的材料:偏心、好鬥、口無遮攔、愛管閒事、遲到早退、獨來獨往、打罵無情等具體材料就應避免選用。
以少勝多法
處理材料時,要選取最具有典型意義的材料,以收到以一當百的效果。「以少勝多」,所強調的「少」,並不是不分青紅皂白的大量刪減材料,而是扣緊最能與文章結合的材料。記敘文就要選取最精采的片段,或者最重要的人物、最凸出的事件、最新鮮的經歷等,捨去一般性的題材,文章就會顯得精采、扼要、凸出、鮮明。
範例:以〈升學的難題〉為例──可以選取一家人共進晚餐的場景做為敘述的重點。內容扣緊面對升學主義的困惑,在現實與理想、興趣與別人眼光的種種矛盾中,凸顯家庭、學校、社會的問題,將困擾許多家庭的升學難題,拉到社會人生的層面來進行評論,或者呈現無奈、感傷等,都是很好的材料。
由舊翻新法
以打破傳統的思考模式,將大家已經習以為常的人、事、物中「翻」出新的意思來;或者從老的故事題材中,進行再創造,使文章產生創新的材料。
範例:以〈耕耘與收穫〉為例──一般學生都會在「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或者「要怎麼收穫,先怎麼栽」上打轉,大家都這麼寫,就千篇一律,了無新意了。如果我們換個新思維:「一分耕耘,不見得有一分收穫;一分收穫,卻絕對來自一分的耕耘。」就比一般的說法更深入、更新穎、更有說服力。
從這個角度再去搜尋選材,強調「一分耕耘卻沒有一分收穫」,可能是耕耘的方式、時間、技巧、智慧不對或不夠等,以多角度的方式建立論點找具體的材料,就能翻出新意而引人注目了。
詳略處理法
針對所選定的材料,配合主題的要求做適當的安排。可以做為文章的主要材料的,我們就採取「詳寫」;只能做為內容的次要材料的,就採取「略寫」。
範例:以〈參觀人體器官展〉為例──可以先略寫展覽館的概貌,然後詳細刻劃參觀人體器官展的具體記敘與感受,展覽物件中還可以再根據主要和次要的材料,又分詳寫和略寫,輕重有別的展開文章的變化。
同學們,想要在文章內容上有所創新,讓看了你文章的人都能耳目一新、讚不絕口,就必須在選材方面培養各種創新的思維。
本文整理、節錄自林明進《起步走笨作文:基礎訓練篇》一書,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由天下文化授權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責任編輯:帝佐 来源:天下文化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