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航海史上規模最大的鄭和下西洋(圖)


世界航海史上規模最大的鄭和下西洋
明朝鄭和下西洋。(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鄭和下西洋,是明初的一大盛事,也是中國乃至世界航海史上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影響最為深遠的航海活動。

鄭和,原姓馬,回族,生於洪武四年,雲南昆陽州寶山鄉和代村人,鄭和的先世是西域人。永樂十五年,鄭和出使西洋時,路過泉州,在泉州伊斯蘭聖地行香,乞求聖靈保佑。鄭和也信奉佛教,也是佛門弟子,並取法名為「福善」。明朝人以佛教中的佛、法、僧三寶來尊稱鄭和為「三寶太監」。

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後,開始注重和四鄰建立友好的關係。到了永樂帝時期,對於下西洋的人選,永樂帝做了慎重的選擇。要完成這一重大的歷史使命,不但要有出色的才能,還要有機智的外交才能和敢於冒險、不怕苦難的精神,最後永樂皇帝在他周圍的人群中最後選中了鄭和。

時年34歲的鄭和,領受了下西洋的任務,這對他來是一個巨大的鼓舞。他想到,幼年時,父親經常對他講述去朝拜天方的航海故事,他希望自己也能乘風破浪到世界各地去。偉大的理想終於變成了現實。

明初大量的物資都聚集在南京和北京,在這兩個地方都建有庫藏。鄭和下西洋所用的一切物資大都從南京倉庫支取。從南京倉庫支取的貨物主要有絲織品、瓷器、鐵器、糧食、布匹、書籍、金、銀、銅,錢財和其他生活用品等。

明初,政府在全國的許多地方設立了造船廠。南京建立的龍江造船廠規模最大,鄭和下西洋的寶船大多在這裡建造。淮南的清江船廠的規模也很大。在當時的大船廠裡,分工很細,有嚴格的管理制度。

明初的造船業,既發展了前人的技術成果,又積累了很多的技術經驗。寶船的下水問題,採用船塢的方法,解決了大船造好後下水的問題。創造了水密隔艙,就是每一個船艙之間嚴格的隔開,如果有一處漏水,不致影響全船。寶船粗短,在海水中穩定性強,船體能抵抗海浪沖打。

鄭和歷經無數次的艱難險阻,在二十八年的航海生涯中先後七次下西洋,到達東南亞、南亞、伊朗、阿拉伯、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共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加強了中國與亞非各國的友好關係,顯示了中國人在造船、航海等方面的高超技術,證明當時中國在世界航海事業中居於領先地位。

鄭和統率船隊下西洋,普通船隻一般每次達二百六十餘隻,大中巨型寶船六十餘隻,寶船估計為一千五百噸級,能容納約二萬七千人。鄭和下西洋打通中國至東非海岸全程的海上交通,約一萬五千英里。鄭和下西洋,比其他國家的航海家早了近百年。無論在人數、船隊規模、艦船與質量都遠遠超過了此後歐洲中世紀的航海艦隊。

當時,中國以南海為界,把通往各國的海路劃分為東洋和西洋。鄭和七次出使航海都是走的西洋航線,到達的國家大都是西洋國家,所以人們稱他的航行為「鄭和下西洋」。鄭和是明成祖永樂皇帝信任的太監,人稱「三保太監」,佛家語音轉為「三寶太監」。因此「鄭和下西洋」在史書上又稱「三寶太監下西洋」。鄭和下西洋,是明初的一大盛事,也是中國乃至世界航海史上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影響最為深遠的航海活動。



責任編輯:李曉真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