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最壞打算?才隔五日 習再提備戰(圖)

發表:2020-12-01 19:13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6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習近平近期多次在會中要求軍隊備戰。
習近平近期多次在會中要求軍隊備戰。(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0年12月1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文隆綜合報導)在中美關係惡化、世界圍堵中共以及兩岸緊張下,習近平近期多次在會中要求軍隊備戰。中共政治局昨天審議軍隊政治工作、統戰工作、黨員權利保障等條例,重申「黨的領導」,要求聚焦備戰打仗。外界認為,這或是習近平在中共內外交困下的孤注一擲,已做最壞打算。

據新華社報導,中共中央政治局昨召開會議,由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主持,審議「軍隊政治工作條例」、「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工作條例」及「中國共產黨黨員權利保障條例」等三項條例,但沒公布具體條文內容。會議要求貫徹軍委主席負責制,要加強黨中央、中央軍委集中統一領導,強調聚焦聚力備戰打仗,及將政治工作貫穿到戰鬥力建設等。

身兼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的習近平,近期多次要求軍隊備戰,上月25日,習在中央軍委軍事訓練會議表示,當前中國安全環境發生新變化。在新華社通稿中,習近平五度提及備戰。

10月13日,習近平視察廣東潮州海軍陸戰隊時,也要求海軍陸戰隊要把全部心思和精力放在備戰打仗上,保持高度戒備狀態。同時要求強化對軍隊絕對領導,確保部隊「絕對忠誠、絕對可靠」。

習近平6月29日主持中央政治局會議也曾強調,要堅持「聚焦聚力備戰打仗」。

習近平不斷要求備戰打仗,觀察家認為應是因為意識到中共政權內外危機惡化,而握緊「槍桿子」是最後救命稻草,說明習做最壞打算,要孤注一擲。而這對世界安全構成更大威脅。

中共病毒疫情持續蔓延,以及同時引發的國際追責,讓中共政權陷入更嚴峻的危局。曾擔任美國國防部中國、臺灣及蒙古事務高級主管的中國問題專家卜大年(Dan Blumenthal)在新書《中國噩夢:一個搖搖欲墜政權的遠大野心》中指出,疫情處理不當令習近平壓力山大,試圖通過對外侵略來彌補,但其內部存在許多脆弱性,令其戰略野心受阻,不過中共仍在推進,這對美國與盟友構成更大威脅。

卜大年表示,中國經濟持續多年放緩,債務水平居高不下;習近平及其前任摒棄許多以市場為主導的政治經濟改革,轉向更多的國有控制,拆毀了中國經濟發展的引擎,壓制了創新能力;面臨環境惡化和人口老齡化等社會問題。同時中共極度恐懼民主社會的自由、法治等思想觀念,對教育界甚至商業界加大管控和打壓;而習近平的集權、廢除任期和反腐等政策,都使得中共政權內部出現更多裂痕,習面臨越來越多的壓力。這些弱點會令中共實現其戰略野心遭遇阻礙,但它仍在推進其戰略野心。

卜大年認為,這樣一個試圖施展全球野心而又受困於內部弱點的政權,對美國乃至全球都構成更大的威脅,可以說是一個「噩夢」。因為中共受困於和受制於內在的弱點和挫折,所以它向外出擊。一個野心得不到滿足,並且受挫的強國構成一種特別的威脅。

卜大年提到,一個噩夢情形是,當習越來越受挫,他會試圖通過更多的對外侵略行動來彌補。比如在中國和其他各國應對疫情的同時,中共在印度邊境挑起衝突,因澳大利亞提出要對病毒源頭髮起國際調查,中共就對澳洲加大政治施壓,施壓歐洲國家移除任何有關中共隱瞞疫情的措辭,繼續在南中國海採取咄咄逼人的行動,脅迫和恫嚇臺灣,進一步打壓香港,繼續在新疆實行壓迫政策等。

對於如何要應對中共的威脅,卜大年認為,美國戰略的關鍵在於打擊中共的弱點,迫使中共處於守勢。美國應該讓中共明白,一旦輕舉妄動就會遭到美國反擊,美國應當繼續過去幾年所採取的行動,包括回擊中共的不公平貿易、挑戰中共對領土的侵佔,以及中共在西方國家的惡意影響力。美國還應與盟友合作建立民主陣線,共同應對中共的挑戰。

卜大年還表示,美國也應該告知北京,如果攻打臺灣將代表美國一中政策的終結,美國在外交上承認臺灣。美國可以派遣更多軍方人員前往臺灣,直到中共的威脅減弱。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