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20年9月24日訊】美國智庫週二發布最新研究報告認為,雖然中國金融體系幫助中國經濟從中共病毒大流行的衝擊中恢復並保持了增長,但推動中國經濟復甦的因素也使中國的金融體系面臨系統性金融風險的挑戰。
美國智庫國際戰略與研究中心九月二十二日發布《中國經濟風險矩陣》研究報告,報告指出,中共病毒大流行期間,中國在2020年第二季度恢復經濟增長是一個罕見的驚喜。傳統觀點將中國的快速復甦歸功於中國經濟的鮮明特徵:高度的國家控制,直接的信貸流動以及在應對經濟衰退時國內政策的很高的可信度。但是,這些因素也為中國的金融體系帶來了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嚴峻挑戰。
據中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中國在今年第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3.2%,遠高於之前路透社調查分析師的2.5%的預測。相比之下,美國第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暴跌31.7%,創歷史跌幅新低。有分析人士表示,中國第二季度的數據之所以能從第一季度的-6.8%反彈,是因為中國政府出臺了一系列刺激措施,包括財政支出,降低貸款利率和降低銀行的存款準備金率。但也有外部專家表示,對中國官方數據的準確性和透明度表示懷疑。
報告稱,雖然中國經濟正從疫情影響中重振,但如今中國銀行體系內緩慢增長的信貸風險正在加速暴露中國金融體系的漏洞。中國的金融體系極易受到房價下跌,貸款和企業債券違約,銀行同業拆借市場狀況趨緊以及資本外流等威脅,同時也給穩定人民幣匯率極大壓力。但是,很難確定這些中期漏洞什麼時候會加劇短期金融壓力,以及這種壓力將在什麼時候達到當局無法應對的程度。
報告作者之一,中國商業和經濟研究中心學者洛根.萊特(Logan Wright)在研討會上指出,在中國政府信譽不斷變化的情況下,持續增長的金融壓力更可能對穩定產生重大威脅。他認為,當北京政策的可信度下跌並且對資產的隱性擔保能力受到質疑時,中國的金融體系將變得最脆弱。
與會的合著作者,榮鼎集團中國項目團隊副總監勞倫.格洛德曼(Lauren Gloudeman)說,在過去的二十年中,中國已經面臨了數次金融壓力,包括2013年的銀行同業拆借市場危機,2015年和2016年的貨幣貶值和資本外流,以及2019年包商銀行在去槓桿化的改革中違約並破產所引起的崩盤。
報告詳細指出,中國金融體系的發展和發展速度超過了監管者的管理能力。領導層管理金融壓力的基本方法和金融技術專家可以使用的政策工具尚未趕上中國金融體系本身日益複雜的狀況。技術官僚的領導者對中國官員在管理經濟和金融壓力方面所採用的政策工具的關注大大減少。作者們認為,隨著金融體系內部威脅的激增,對經濟和金融體系產生影響的方法和槓桿需要進行更為仔細的審查。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亞太司副司長肯尼斯.康(Kenneth Kang)評論認為,雖然中國當局進行了許多重要的改革,例如通過銀保監會限制影子銀行併進一步開放現有金融部門,以使監管框架現代化,但仍遠遠不夠。
他說:「中國還需要做更多的工作,尤其是重組薄弱的中小型銀行,以解決遺留和新興的不良信貸問題。我們看到了與其他金融系統類似的更多的違約情況、更多的波動性和更高的風險,如果有序進行更深層次的改革,也許是積極的信號。」
穆迪投資服務公司董事總經理兼首席信貸官邁克爾.泰勒(Michael Taylor)認為,雖然中國金融體系主要風險是增長放緩,影子銀行和區域銀行資產估值的高槓桿率,但很難引起大規模的系統性危機。
他說:「我們可以看到,如果中國不放寬對資本的管控,將會損害到核心支付系統。由於中國當局已經意識到這一問題,我認為金融危機短期內不會發生。」
肯尼斯.康認為,受預防性儲蓄大幅度增加的影響,重新平衡和增加消費是確保中國經濟復甦的當務之急。
他說:「中國儲蓄的增加反映了社會安全的薄弱。如果要降低儲蓄,最有效的方式是利用財政政策刺激消費,這對中國來說仍是一個未解決的問題。」
他認為,中國金融體系的關鍵問題還在於支持未來需要的增長。
他說:「中國金融體系的穩定性還關乎是否能將儲蓄轉化成強有力的投資和消費,這仍是中國非常重要的改革議程。」
版權所有©2006,RFA。經Radio Free Asia,2025 MSt.NW,Suite 300,Washington DC 20036許可進行再版。http://www.rfa.org。
来源:自由亞洲電臺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